编辑:
2013-05-21
十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4.选自《生物学碎锦》,贾祖璋,生物学科普作家。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5.标题是个设问句,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抓住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红”)提出问题,有助于提示文章的中心;二是以设疑激趣,富有吸引力;三是文章主体部分从六个方面说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原因,每一方面都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开头,使文章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增添了艺术情趣。
6.用歌词做题目,好处有:
(1)用一首人们比较熟知的歌曲的名字做标题,通俗形象,又吸引人。
(2)以“红”借代花的各种各样的颜色,含蓄有味。
(3)结扬上串联令篇,使结构严谨。作者紧扣标题,按“设疑——解释(分说)——小结(总说)”的方式巧妙地安排材料。
第四单元
十六、《孔乙己》
1.《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收入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也真实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2.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与不幸遭遇。
十七、《范进中举》
3.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4.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与中举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十八、《口技》
4.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清代人。《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
5.课文以口技表演之“善”贯穿全篇,按时间先后安排写作顺序,由“施屏”准备演出开始,到表演结束“撤屏”终止。主体部分写口技表演,以一个家庭为中心,写了生活中几个片段,按时间推移展现“惊醒”——“入睡”——“一场大火”三个场面,既井井有条,而又曲折有变化。
6.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是本文最显著的一个写作特色。
第五单元
二十一、《错过》
4.选自《刘心武杂文自选集》,刘心武,当代作家。
5.这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即杂文,辨证地论述了“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强调了人要习惯和品味“错过”,不要让“错过”酿成“过错”。我们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对待“人生的终点”。
6.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在分析问题时,运用了正反论证和对比论证。
二十三、《送车阳马生序》
3.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这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4.课文通过自己青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二十五、《有的人》
5.选自《臧克家诗选》,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6.一种人是指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一种人是指那些为着千百万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地英勇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7.诗的每一节都用对比手法来写,对比的不是个人,而是两个阶级,两种不同价值的人。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对比烘托,把正面的衬得更高,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从而使主题更突出。
8.这首诗纪念鲁迅,主要不是介绍鲁迅的生平,追记鲁迅的业绩并作评价,而是对比议论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出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从而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启示我们为多数人去活,才活得有价值。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期末常识训练试题”全部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二 > 语文 > 初二语文试题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