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05-21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王希 雷敏)为推动中欧双边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由中国商务部牵头组织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投资合作工作组7日启程前往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计划开展一系列与投资合作相关的研讨、洽谈和项目对接活动。 今年2月下旬,为落实温家宝总理访欧“信心之旅”的成果,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成功访问了上述四国。作为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的重要内容和后续活动之一,此次合作的重点领域涉及汽车、机械电子、轻工食品、纺织服装、化工制药、节能环保等。 据了解,此次投资合作工作组由中国煤炭、中国海运、中国水产、苏州创投、南京高新、上工申贝等20多家企业组成,同时还包括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等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代表。 15.请用一句话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2分)
(五)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如乱发参差挂木上,垂至地,长数丈。又有塔松,状似杉而叶圆细,亦不能高;重重惬①塞如浮图②,至山顶尤多。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也。(节选自《峨眉山行纪》范成大)
【注释】①惬:恰当,合适。 ②浮图:指佛塔。
1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从: 奔:
邈: 戾:
1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
18.你如何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分)
19.请比较两篇文章描写山的高峻的手法有什么异同。(2分)
四、深层阅读赏析 (一)读《夜读》,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很少读书人没有夜读的习惯。囊萤以照,是夜读,虽然很令人怀疑有没有这个可能;而且,让我们故意煞风景地问:“萤光稀微闪霎,非聚众无以为光:子何以得虫若伙,照明若炬哉?”答案可能是酸溜留的一句:“你不懂老子!”这个美丽(或者附丽)的传说,原不必深究;只是,凿壁偷光,这个侵犯他人居所的故事,自然也和夜读有关了。
为什么要夜读呢?这问题大概不会在什么会考问答、要理问答里找到,也用不着什么信箱来回答。撇开现实的理由不说,夜读的本身该是很有兴味的一回事。
谁不曾有过长夜不眠的经验呢?瞪着眼,看回忆的云雾里一丝丝一缕缕的雨痕;这时光,往往就是孤身一人,在自己的天地里往返,看那些过去的碎光断影;看:当拍岸的潮在远天消失,接着又是另一股无声的喧哗,而偶然的特别觉醒,无非一再肯定自己仍然孤零零地在床上辗转而已。夜读也往往是孤身一人,(王辛笛“挑灯与山荆对读”是少有的幸福吧?)但,要进入的世界就繁富多了。那已经不再是个人小小的哀怨,不再是渗杂着的悔意的心乱——那种缠得好死的死结!而是所有的时空与心灵的大“串连”。请设想这样的会合:时间是零时,地点是一间斗室,斗室四壁皆书;人物是你和书里所有的灵魂,再也没有其它干扰。好一个浮士德的夜晚!然后,沿着时间的线索,你可以倒行,顺走,可以安步,可以跳跃,可以从古中国到希腊,从辽远的漠北关塞,到江南的水乡;可以因为丹麦王子的疯癫叹息,因为奥菲利亚的自杀扼腕!你更可以掩卷看窗外的黑夜,古潭寒渊的黑夜!
但,都市的夜读和乡间的夜读又自不同。在台湾念书的时候,学校在乡下,夜读又是最自然的事了。因为:那儿静,白天已经够静,晚上更静得出奇。对了,乡下最主要的是静,不是死寂的无声,而是万籁交响中的宁谧。从黄昏起,仿佛面前就横亘着一大片等待填补的空旷;然后,灯下的李白就在书里邀我到长安,邀我看峨眉山的月。就那样去遨游,在四野的蛙鸣与虫声的包围里,一直读到眼倦、腹枵,这时,就该到房外的田垄去走走,在夜暗里思索,顺道拐到面摊子上去吃碗担担面什么的。回家后,旺盛的精神竟能使人彻夜不眠,常常就那样读书到天亮。李贺的全集就是在夜读里连着注释啃完(他的诗,只能在晚上读)。海明威的小说、毛姆的小说也是那样陪过我到天晓。到白日的光透进纱窗时,电灯的光已经给比了下去。那就是稍作休息的时刻;而心里总是想着:“让白天留给别人去折腾吧,去熙攘吧,只有夜,只有夜才是夜读的人的王国。”
都市的夜读就比较寒伧了,在层楼上的一个小窗户,透出那么一点儿灯光,那么一点儿生命,在喧嚣中显得怯懦,因为,夜读的人,知道自己远离大地的一切,而街外流动的是一股使人悲凄而不安的人类的噪音。即使在子夜,噪音寂然,而偶尔的一声车吼,或过响的呼喊从某一个街角传来,常常使人废然掩卷。但夜读却更不可少了,纵然在那么不惬意的环境里;因为,我已经加入了白天的折腾和熙攘里了。
20.你知道“囊萤以照”“凿壁偷光”的典故吗?请简洁介绍一下。它说明了一种什么精神? (4分)
21.“乡村夜读”和“都市夜读”有何不同?(4分)
22.“都市夜读”本质感受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理解归纳。(2分)
23.结合全篇理解“我已经加入了白天的折腾和熙攘里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4分)
24.大凡读书人,都会有夜读的体验,中学生更有夜读的体验,说一说你的夜读与作者的夜读有哪些不同? (2分)
(二)阅读《智慧可以移植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智慧可以移植吗? 自古以来.移植智慧就是人们的梦想之一。比如,在《聊斋》中曾写了这样一段故事:书生朱尔旦天生愚笨,屡考不中。后来结识了一位主管生死的判官,请求帮忙。判官施展法术.从一个死去的“聪明人”身上换了一颗“慧心”给朱尔旦。从此朱尔旦变得异常聪明,读书过目不忘,不久便考上了举人。 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实现智慧的移植。 1978年,原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选了两只健康的蜜蜂,训练它们每天在一定的时间从蜂房飞出,到另一个蜂房去寻找糖蜜。 过了一段时间,这两只聪明的蜜蜂长了记性,每天到了一定的时间,都要做一次这样的飞行。马田从它们的脑神经中取出一点物质,注入没有经过训练的小蜜蜂神经组织中.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两个从未去过新蜂房的小蜜蜂,居然像受过训练的长辈一样,每天到了固定的时间,毫不犹豫地向放有糖蜜的那个蜂房飞去。马田给蜜蜂换脑的试验成功了。 马田的实验结果轰动了整个欧洲,令科学家们激动不已。以后,类似的实验相继获得了成功,荷兰化学家戴维德还从白鼠的脑中分离出了一些“记忆物质”,分别移入其他鼠类脑中,它们的感受能力和记忆状况都有了改变。 对动物进行的脑移植实验启示科学家,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记忆,完全可以在不同大脑之间实现传递。移植智慧不是梦想。 动物记忆可以移植,人应该也不例外。当然科学家们不可能实验从一个人的脑中取出一些物质移A另一个A的脑中,看看有什么效果。但却设想了一些从一个脑中“拷贝”知识到另一个脑中的模式。 科学家设想用一种仪器,记录下一个人的大脑活动情况,然后用另一种仪器将信息输入到另一个A的大脑中去,就像给电池充电一样,因此科学家们称其为“充电”模式。当然,科学家们还设计了另外一些模式。人们希望找到一种突破式的获取知识的新方法.让我们不再停留于书本知识共享的时代,而要进入一个脑资源共享的新时代。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记忆移植这个有趣的课题,人们会对我们意识的载体——神秘的大脑有更深入的了解,向着生命科学的更深层次进发。 25.文章是按照什么思路来说明的?请联系课文内容作答。(4分)
26.文章开头引用《聊斋》故事有哪些作用?(2分)
27.比较下面两句话,说说原文为什么选用A句而不用B句。(2分) A.随着科学的发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实现智慧的移植。 B.随着科学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真的可以实现智慧的移植。
28.作者凭什么说“移植智慧不是梦想”?(2分)
29.科学技术进步可能是把“双刃剑”,比如“克隆技术”。在你看来,“移植智慧”会带来些负面的问题吗?请说一说。(2分)
五、作文(50分)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 30.题一: “读懂 ” 要求:内容充实,不少于600字。 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有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只背篓,让他每走一步就放一块石头进去,问他感觉如何,那人回答:“觉得越来越沉重。”哲人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要捡一样东西放进去,而不知剔除那些累赘无用的东西。这也就是你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累的原因。”听了哲人的一番话,那人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要求:请你根据自己的感悟,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签:语文试题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