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末能力测试题

编辑:

2013-05-21

⑦无论是部落里的少年,还是群岛上的土著,他们都是在陌生的环境里体会生命的冲动。这就好像那些朝圣者,每每从熟悉的生活里走出。当“朝觐(cháojìn,指宗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之旅”开始时,他们便摆脱了与过去的纠缠。这些人披荆斩棘、历尽艰难,在漫长的隐忍后,终于实现了灵魂的重生。这样的朝圣必然是一场孤独、倔强,甚至有些残酷的蜕变过程,如凤凰涅槃(nièpán,指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浴火而生。

⑧人类朝圣和旅行,有着结构上的相似,它们都是和旧有生活的告别,同样在行走中期待着新生。人们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开始去寻找异己的世界,这种寻找有时有几分偏执。缘于对重生的那份热切的渴望。而仿佛只有在差异中,我们才能不断实现对自身的反省。由此来看,当我们不断地踏上旅途,把自己置身于异乡陌生的环境时,旅行之于我们,其实是一场人生的朝圣。

21.⑴题目“行走的成年礼”中“行走”指什么?(2分)

⑵题目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22.文章第①段提到“我”在拉萨遇到朋友的事,是要说明什么?(3分)

23.“我”喜欢旅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4分)

24.为什么作者认为“旅行之于我们,其实是一场人生的朝圣”?(4分)

25.有关旅行,日本著名哲学家三木清说:“旅行是人生的缩影。因为在旅行时脱离了日常的事物而陷入纯粹的静观,对于以平生自明的、已知的事理为前提的人,才保持了新鲜的感觉。旅行能体味人生。”你怎么看旅行?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6分)

三.写作。(60分)

27.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请以“我生活在 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600字左右;

④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我生活在 中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B 2.A 3.D 4.A 5.B 6.D

7.绽 徜 郭 漾

8.略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内容要切合此次活动,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3分)

示例:同学们,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写了许多文章,这其中一定有你的得意之作。今天,就请你用优美的朗诵,展示你的才情吧。

10. 留言:长城不是留言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相当于把自己的耻辱刻在上面。

保护措施: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简述长城的破坏情况,提出保护措施:

①对于保存相对完好的长城墙体与附属建筑进行重点保护。

②对于长城遗址进行全面保护和适当还原。

③阻止一切对长城的人为破坏。

⑤防止部分具有毁灭性的自然现象对长城造成的破坏。

⑥提高公众对长城的保护意识

1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12. 辽阔、荒寒、壮阔、雄壮(任选一个皆可)

如: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13.(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向西 ⑶说出 ⑷深

14.(3分)B 都是代词

15.(4分)⑴(2分)(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

17.转基食品其实很安全。

标签:语文试题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