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3-01-28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短文两篇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短文两篇
字音
和纸灰之类冒之 (huò) 毕昇(shēng) 炀( yáng ) 更互( gēng)与药相粘( zhān)燔土( fán )髯( rán)不属( zhǔ)啸呼( xiào )
形近字
溶(溶化) 熔(熔化) 矫(矫健) 骄(骄傲) 娇(娇媚)
袒(袒露) 坦(坦白) 胆(胆敢)
词语解释
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蒙、盖
炀:烤
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燔:烧
罔不因势象形:无,没有;依据;模拟,仿照。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
矫首昂视:举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有《梦溪笔谈》,共30卷,内容丰富,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个方面,是包容多种知识的笔记巨著。其中以大量篇幅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详细地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年),字子敬,明代末年嘉善(今浙江省嘉兴市)人,其父魏大中因上疏弹劾阉党头子魏忠贤,被捕下狱遭暗害。魏学洢扶柩还乡,悲愤而死。著有《茅檐集》。
2、相关背景:
《梦溪笔谈》的这条记载,是有关活字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印刷发展中的一个飞跃,而这个重大贡献却是宋朝的一位平民发明家毕昇作出的。沈括怀着对这位平民发明家的极大敬意,记录了他所发明的胶泥活字版印刷术的详细情况,叙述准确,文字简洁洗练。
《核舟记》选自张潮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所收入的作品,多为明末清初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张编辑此书,意在“表彰逸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的现象有所反映。
课文内容分析
(一)题目解说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在八百多年前,又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项伟大贡献。本文是对活版印刷术进行说明的说明文。
《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雕刻家王叔远的这件“核舟”,熔苏轼其人其事其文为一炉,具有浓烈的文学色彩,但又不局限于这件事的自然过程,而是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力图通过一些细节,高度概括地再现当时的艺术氛围和人物的精神面貌,取得了绝妙的艺术效果。
(二)结构分析
《活板》全文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开头—已后典籍皆为版本):说明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
第二段(庆历中—殊不沾污):“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
第一层(庆历中—又为活板):交代活版发明的时间和发明人。
第二层(其法—则字平如砥):说明活版的制作方法,包括制活字模与排版、制版两项。
第三层(若止印三两本—则极为神速):写活版印刷的效能,在于印得越多越快。
第四层(常作二铁板—殊不沾污):叙述活版印刷的印刷使用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第三段:(昇死—至今保藏)交代活版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
《核舟记》按“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概括介绍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说明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一层(第2—4段)具体介绍核舟的正面,这是显示雕刻家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的主要部分。
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王叔远的题名和篆章。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雕刻家的技艺。
(三)整体感知
1、重点段落分析
《活板》:
第一段:说明活版印刷发明前我国雕版印刷发展的历史。“盛”字前面用“尚未”修饰限制,说明雕版印刷唐时已有,但还未普遍应用。“始”字说明五代是雕版印刷开始推广应用的时间。在介绍活版之前,先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版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发展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活版印刷术作铺垫。
第二段:“其法”一语,总领全段,引出活版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叙述,构成文章的主体部分。全文突出了活版的主要特征在“活”字。这个“活”字体现在活版制作印刷的全过程。如“又为活版”,“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一板……”,“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刻急用,做法是活的;用讫拆板,便于下次重新排版印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体现了活版的灵活性。
第三段:交待活版的下落,与开头“毕昇,又为活版”相照应。“至今”强调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的精心收存。
《核舟记》
第一段:概括介绍,明显地表示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即用具体的一件雕刻品来证明王叔远技艺的精湛,他对王叔远技艺的评价是合乎实际的。核舟上刻着苏东坡游赤壁,这点明了整个核舟所刻画的内容。“概大苏泛赤壁云”在全文起着桥梁作用,为下文张本,总起下文。这一段只有五十余字,用笔经济,简练,层次清晰,交代清楚,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点出了核舟雕刻者技艺的“奇巧”。
第二段:从两个方面来承接,呼应上文的总述。一是突出雕刻技艺的“奇巧”。以核舟“长约八分,高可二黍许”的小跟船舱及小窗景物之多之细相对照,显示工艺之精巧。二是暗示核舟主题。右边窗上刻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引自《后赤壁赋》;左边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则引自《赤壁赋》,这与第一段提到的“大苏泛赤壁”情景相合,表明了核舟的主题,使核舟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
第三段:写法上总起分承,刻画人物形象,笔法工细。如“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苏黄组合在一起,“共阅一手卷”,特别是二人相比之两膝“各隐卷底衣褶中”,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来了,笔触显得十分细腻。而写沉醉于清风明月的佛印和尚,“坦胸露乳,矫首昂视”。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左臂上挂着历历可数的念珠,状其形而传其神。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既相互映衬,又互相呼应,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美。如果我们在细细留神、品味。还不难看出雕刻艺人有着惊人的想象力。《赤壁赋》一文中只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没有交代“客”是何许人也,而雕刻艺人却选择了苏轼的好友黄鲁直和佛印,把人物具体化了,并在具体化的过程中加以个性化。由此,作品对他们三人精神和状态的描写,也就成为这件艺术品最有光彩的部分。这构思、这技艺,精妙绝伦,“奇巧”由此可见。
第四段:写船尾二舟子的神态,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椎髻”“执扇”“啸呼”“听茶”的细节,突出了雕刻家的“奇巧”。二舟子进入规定的情境之中,被勾画得栩栩如生,而舟子的情态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态又是呼应的,这就给观赏核舟的人造成了江上泛舟的实感,与苏轼《后赤壁赋》中“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意境暗合,从而巧妙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第五段: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但是,所雕刻的文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由此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精湛。从色彩看,题名“其色墨”,图章“其色丹”,黑红相衬,色彩和谐、协调。还有一点不可忽略,题名和篆章是我国工艺美术民族风格的标志之一,因此,在介绍核舟这件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珍品时,这虽是略写部分,可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六段:收束全文,句句照应上文,层层蓄势,最后用“嘻”这个叹词领出“技亦灵怪矣哉”一句,突出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2、重点语句点拨
《活板》
(1)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理解: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2)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
理解: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
(3)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理解: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
《核舟记》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理解: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理解:中间那个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
(3)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理解:佛印和尚极像佛教中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关联。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理解: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3、主题
《活板》一文详细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核舟记》一文细致地描述了核舟和舟上人物的形象,表现了核舟的“奇巧”,赞扬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写作特点
《活板》:(1)抓住特点,说明程序,有条不紊,给人以明晰、完整、系统的印象。
写活字印刷术,紧扣“活”这一特征进行说明,并且通过与雕版的比较,体现活版的优越性。例如写制版,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写印刷:常用二板,一板印刷,一板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写拆版虽是附带说明,但胶泥制印的优越性,也在与木料刻字的比较中充分显示出来。
(2)语言准确、朴实、简洁。
全文着重说明活版的制作印刷过程,解释胶泥刻字的性质特点,很少有修饰性词语,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再说简洁,如“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整篇文章也只三百多字,便将我国版印书籍的历史,活字版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以及胶泥活字的优点解说得清楚明白。文中还多次用了代词“之”,如“为之”“炀之”“帖之”“贮之”等,它们都分别指代相应得事物,这就减少了内容的重复,有助于行文的简洁。用词准确也是显著的优点。如对胶泥字印火烧加热,使之坚硬成型,用“烧”;为了使铁板上的药物软化凝结,将铁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炀”;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温使药物融化,用“熔”。“燔土”的“燔”也是烧烤的意思,和“烧”是同义词,所以用“燔”,避免用词重复,“烧”“炀”“熔”“燔”这些词用得都很准确贴切。
《核舟记》:(1)采用“总述—分述—总述”的结构形式,但又有独具的特点。
第一三两部分总写,带有评论性;开头的总写,由评论引入所要介绍的事物;结尾的总写,从概述事物的基础上引出结句的评论。这两部分侧重叙述、交代,文字简洁。重点是写船体和人物的第二部分。这部分按一定空间顺序有主有次作介绍:先重点介绍舟的正面,然后概略介绍舟的背面。介绍舟的正面先写位于中部的船舱,然后以此为界,写船头、船尾五人,其中以船头的苏、黄、佛印为主要描写对象。而三人的描述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突出了体现主题的主要人物—大苏。如第三段开头总写三人,对黄鲁直和佛印二人只点明其位置,对苏轼则特别突出他“峨冠而多髯”的肖像特征,以加深读者的印象。综观全文,先总写后分写,先写中间后写两边,不仅显示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结构上对称的美,也使文章于结构谨严之中产生了很强的层次感。
(2)本文对舟上的人、物的记述细致入微,描写生动。
记物,如写窗,“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特意点明窗可开合,表现了雕刻技艺之精巧;写题名,则以“细若蚊足”来形容其字,表现笔迹之纤细;写佛印手臂上所挂的念珠,特意说明“珠可历历数也”,表现了物象之逼真。写人,更是形神飞动,“各具情态”。如写苏、黄共阅手卷时,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写舟尾舟子,居右者“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真是绘声绘影,呼之欲出。这既是雕刻家匠心独运,也是本文作者的传神笔墨。
(3)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核舟长“不盈寸”,而雕刻的人、物、字众多,小的“细若蚊足”,不经过一番细致、周详的观察,就很容易把雕刻家的精妙设计忽略了。本文对核舟的整体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介绍,都逐一注明位置、数目、大小,给人具体可触的印象,这反映了作者对雕刻家奇巧构思的领悟和辨精析微,对核舟对核舟所雕物象观察之细致。当然,核舟上刻的一切可以用眼来仔细辨认,但是,现在形诸文字的一些传神之笔,如鲁直的“若有所语”,二舟子的一“啸呼”,一“听茶声”,这些都非借助想象不可。我们沿着作者想象的思路,仿佛可听见苏、黄指点手卷亲切友好的交谈声,可听见舟子的回荡于赤壁之下大江之上的啸呼声……可以说,文中的几处传神之笔,除了有赖于细致的观察之外,也是和丰富的想象分不开的。
5、体验拓展
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
当我们面对困难面对无奈,是否会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分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地面对艰险。这是怎样的一种调节、怎样的一种豁达、怎样的一种鼓励啊!
笑脸
答案:指面对困难与无奈时,要调整好心态,表现出勇气与坦然,给自己以鼓励。
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题: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唐代开始有了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到了宋代有了高度发展。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比雕版印刷经济方便。这是我国及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后来流传到亚洲和欧洲各国,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王叔远将“长曾不盈寸”的核桃雕刻成精致的核舟,核舟上雕有“各具情态”的五个人,还雕刻了八扇可开可闭的窗子,雕刻了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刻的字有三十四个,甚至念珠上的珠子也历历可数。在如此小的桃核上,竟能雕刻出如此之多之精的人、物和字,足见其技艺之“灵怪”。
至于谈最深的一点感受,要畅所欲言。“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这两篇短文可见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及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贡献,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振兴我们的祖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二题:1、唐人尚未盛为之(做)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是)3、又为活板(发明)4、每字为一印7(刻)5、满铁范为一板(成为)6、未为简易(算是)7、则极为神速(算是)8、每韵为一贴(做)9、不以木为之者(刻制、制作)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1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12、中轩敞者为舱(是)1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14、为人五;为窗八;为蒻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为字共三十有四(刻)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刻、刻制)
第三题:1、板:同“版”,用雕版。盛:大规模地。2、讫:终了,完毕。火:用火烧。3、以:用,拿。范:框子4、旋:随即,立刻。5、罔不:无不,没有不,都。6、奇(jī)零数。7、比:靠近。8、简:挑选。
第四题:1中的“如”和8中的“若”是同义词,意思是“像,如同”。
2中的“冒”和5中的“覆”是同义词,意思是“盖”。
3中的“持”和6中的“执”是同义词,意思是“拿、握”。
4中的“平”和7中的“夷”是同义词,意思是“平坦,无凹凸”。
第五题:略。
译文:《活板》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候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核舟记》: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出宫殿,杯、盆、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倾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个膝盖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弥勒菩萨,坦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二人不相关联。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制的。
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同步训练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上以松脂( )、蜡和( )纸灰冒之 持就火炀( )之 更( )互用之
则以纸帖( )之 兼与药相粘( ) 不若燔( )土,用讫( )再火令药熔
以手拂( )之 木格贮( )之 殊( )不沾污 其印为( )予( )群从( )所得 罔( ) 袒( ) 矫( ) 髻( )
戌( ) 糁( ) 髯( ) 诎( )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诎:
衡:
简:
有: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总写舟尾所刻内容布局的语句。
(2)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
4.拼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贻(yí 赠送) 有奇(jī) 钩画了了(清清楚楚)
B.启窗(打开窗户)而观 为(wèi)宫室 珠可历历(清清楚楚)
C.髯(rán) 绝类(类别)弥勒 通计(jì)
D.水波不兴(起) 二黍许(xǔ 许多) 佛印居(住在)右
5.选出各句的“之”词性相同的一项( )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石青糁之
⑤右臂挂念珠倚之
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⑥
6、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每个字制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B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药灰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字面,于是(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就平得跟磨刀石一样。
C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字印不用的时候,就(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它,每韵归为一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刻制字印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所以不可取。
7、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熔,不可取;不若用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这段话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用燔土制作的印模的优点。
2.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与“赵州桥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石拱桥,也是造成后来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五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这段话,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同。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 )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每一帖,木格贮( )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以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 )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活板,就是活字板。板,同“_____”字,活字板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主要是________(备选:①记叙 ②议论 ③抒情 ④描写 ⑤说明)
3、活字印刷的特点是________(①用胶泥刻字 ②效率高 ③检字科学 ④活)
4、“布衣”一词的解释应是________(①穿布衣 ②穷人 ③平民)
5、每字为一印,“与若止印二三本”两句中的“印”字应分别译为 和_____。
6、从“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和“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这两句话中,“成”和“就”是同义词。在这一段文字中“则第二板已具”中的“具”字与“此印者才毕”中的“毕”字,它们的同义词应分别是_____和_______。
7、文中第一句话在全段中起______作用。(①概括、②总领 ③承前启后)
8、用“‖”给“其法……殊不沾污”一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将布字的四道工序用号码在原文上标出。
9、这一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备选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分类 ④下定义 ⑤比喻说明 ⑥作比较)
(二)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交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属shǔ D.矫jiā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很 B. 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
C.如有所语(如):比如 D.勾画了了(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诎右臂支船(诎) 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
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 D.绝类弥勒(类)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启窗而现,雕栏相望焉。 B.中轩敞者为舱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D.其人视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三、课内迁移探究
(一)
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②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③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④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⑦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⑧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⑩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 )
A 印刷速度快 B 印刷质量好
C 制版比较容易 D 印完,可以拆版
E 发现错误可以改正 F 活
2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正确的是( )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ㄧ⑦⑧⑨⑩ B、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ㄧ③④⑤⑥ㄧ⑦⑧⑨ㄧ⑩
3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
4、 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
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
E 排列字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中说明活板印刷速度快的原句是“ ”和
“ ”。
6、 这段文字的⑦⑧⑨句说明的是( )
A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B “之”“也”等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 活字的存放。
D 活板对印刷中会遇到的一板内有重复的字和生僻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活字的印模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种材料有什么优越性?
8、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
作用 。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
作用 。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作用 。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
作用 。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
作用 。
(二)下面的短文《指南针》节选自《梦溪笔谈》。认真阅读后,把加点字的解释填进括号内,把省略的成分填在横线上。
不方家以( )磁石磨针锋( ), 则能指南,然 微偏东,不全( )南也。
水浮,多荡摇,指爪和碗唇( )上皆可为( )之,运转尤速,但 坚滑 易坠,不如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kuàng蚕丝)中独茧缕(即单根蚕丝),以芥子许( )蜡缀( )于针腰( ),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四、课外拓展阅读(中考题)
东坡画扇 (宋)何莲
先生职临钱塘江日①,有陈诉②负③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④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⑥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⑦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⑨ 。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②陈诉:状告。③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④某:我。⑤姑:暂且。⑥发市:开张。⑦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⑧踰:走出。⑨逋(bū):拖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某家以制扇为业 (2)适父死
(3)至懊恨不胜而去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
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
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
五、中考题(05年武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峨冠: (2)髯:
(3) 袒: (4) 历历: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
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六、片段作文(30分)
请以“我来为你介绍它”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参考答案:一、 1、zhī huò yáng gēng tiě zhān fán qì fú zhù shū wéi yú cóng wǎng tǎn jiǎo jí xū sǎn rán qū 2、同“屈”弯曲 同“横” 同“拣”挑选 同“又” 3、(1)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A 5.B 6.D 7、 1.× 2. √ 二、 (一)1、《梦溪笔谈》 沈括 宋 版 2、⑤ 3、④
4、③ 5、字模 印刷 6、备、讫 7、② 8、……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瞬息可就‖不以木为之者…… 9、②⑤ (二)1.D 2.B 3.A 4.B 5.D 6.船头(或舟首) 空间顺序 三、(一)1 F 2 B 3 D 4 D、B、E、A、C 5 极为神速,瞬息可就 6 D 7 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 8 A 打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打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列数字、作比较。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作比较。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举事例、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二)以(用) 锋(针的尖部) 针锋 针锋 全(完全)磁针于 唇(边、口) 为(放) 指爪 碗唇 磁针 许(大小) 缀(连接、固定) 腰(中间)
四、1.(1)职业 (2)适逢(恰逢、正赶上) (3)离开 2.C 3.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五、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胡须 (3)露 (4)清清楚楚 2、略 3、峨冠而多髯 4、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