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编辑:sx_zhangwl

2013-01-25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口技》基础知识、练习、拓展

一、字音字形

(一)字音

惊觉(jiào) 呓语(yì) 叱(chì) 齁声(hōu) 中间(jiàn) 曳屋(yè) 许许(hǔ) 犬吠(fèi) 几欲先走(jī)

(二)字形

齁声 屏障

打鼾 叠嶂

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清代人张潮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作者是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著有《秋声诗》。

三、知识点梳理

(一)词类活用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如:京中有善口技者

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奇妙的声响。如:众妙毕备

(二)一词多义

乳:妇抚儿乳 喂奶,动词。

儿含乳啼 乳头,名词。

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动词。

有仙则名 有名,动词。

绝:以为妙绝 极,副词。

群响毕绝 消失,动词。

(三)通假字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坐通“座”。

(四)古今异义

几欲先走 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 古义:中间夹杂着

今义:两事物之间的位置

稍稍正坐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会宾客大宴 会 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合龙,聚在一起;会议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 古义:只,仅

今义:但是

闻 古义:听见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宾客意少舒 少 古义:稍微

今义:跟“多”相反

虽人有百手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两股战战 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某些机关、企业、团体中的组织单位。

(五)重点虚词

其:其夫呓语 她的

不能名其一处也 其中的

之:于厅事之东北角 的,结构助词

妇拍而呜之 代小儿子,代词

撤屏视之 形式宾语,不译

而:妇拍而呜之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既而儿醒 作表时间的副词的词尾

四、课文翻译及结构分析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

京,京城,国都,这里指清代的京城北京。善,擅长,善于。口技,杂技的一种,表演者运用口部发音来模仿各种声音。有……者,有……的人。

开头就点明“善口技者”。“善”字贯穿全篇,整个故事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善”字。它实际上是本文中心意思的高度概括:赞扬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表现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正赶上(一家)大摆筵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快醒木罢了。

会,适逢,正赶上。宾客大宴,意思是“大宴宾客”,大摆筵席请客。大,盛大,指客人多,酒菜丰盛。宴,宴请,用酒菜款待客人。于,在。厅,客厅。原指官府办公的地方,亦作“听事”,后也用来称私人府第的堂屋。施,设置,安放。屏障,亦作“屏鄣”,这里指屏风。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又叫“醒木”。大小不一,一般约一寸长,半寸厚阔,用木或玉石制成。表演开始时,用醒木击桌,以示止语注意;在表演过程中使用,则可以增强气氛,助长声势。而已,句末助词,意思是“仅此于此”,相当于“罢了”。

写口技表演的原由、时间、具体地点、场地设施和道具。因为是“宾客大宴”,所以主人邀约著名艺人举行口技表演来助兴。时间是一次“大宴”前后。“施八尺屏障”,既点出演出场地之狭小,又暗示表演者与外界间隔,无法得外人帮助。四个“一”和“而已”,列举场上有限物件,点出道具的简单,表明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众宾团坐。

众多的宾客相聚而坐。

团坐,相聚而坐。团,聚集、集合。

一句话,引出听众。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反衬“抚尺一下”后所形成的肃静、企盼的气氛。“满”“无”两词,说明人人如此,无一例外。这两句话,表现了听众对这位名噪京城的艺人的向往,反衬他的表演的艺术魅力,烘托了开头提出的“善”字。

以上是第一部分,写演出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形。作者着力于写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对他的其他情况则一字不提,而对表演场地、设施和简单的道具所取得的效果起衬托作用。最后写听众的表现,为表演的开场渲染气氛,预示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即将开始。

第2段写表演者模拟一家人深夜里的生活琐事发生的声响和听众的反应。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随即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遥闻”,写声音来自远处。“深巷”点明声音由外传来。“犬吠”渲染深夜的环境气氛。“欠伸”“呓语”写室内的声音,声音由外而内,由远而近。远处“深巷中犬吠”“欠伸”“呓语”,写声音之小。

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

声音由少渐多。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妇人抚慰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哼着哄他睡觉。

“抚儿”“含乳啼”“拍而呜之”,是几中声音的混合表演,而前面写的“欠伸”“呓语”“大啼”“犬吠”是单独的声音。由单声而混声,写出了口技表演的变化多端。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接着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同时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几句话,写了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从“当是时”到“一时齐发”,是写几种声音同时发出,打破了夜的静谧,写出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合写五种声音的交响,语气急促,突出了第一个高潮到来的气势。其二,是“众妙毕备”一句,这是作者的赞语,呼应开头的“善”字。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好极了。

用一系列动作写听众反应。“伸颈”“侧目”,描写入神、专注之状;“微笑”,刻画心领神会之态;“默叹”,写出为表演者的技艺所折服,但在全场静默的情况下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这些神情和动作有力地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极大艺术魅力,它完全征服了听众。

第2段写表演者以口技模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们被表演所吸引而“默叹”的情况,是表演的第一个高潮。作者巧妙地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结合起来。先正面写声音由远及近,从外到内,自小渐大,由少而多,由单声到混声的变化,从中不仅可以看出表演者技艺高超,而且可以看出这场表演是精心设计的 ;接着着力描绘听众的神态,这是侧面烘托,二者自然结合,表现了口技人的非凡的技艺和神奇的效果,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第3段写全家再次入睡,深夜复归宁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没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噜,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

先写丈夫熟睡后,后写妇人和小儿子入睡。两个“渐”和一个“止”字,写拍儿声越来越轻逐渐停止,表示妇人和小儿子也渐入梦境。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咳嗽的声音。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写听众反应,亦是侧面烘托之笔。

第3段写一家由醒又入睡的经过和听众情绪的变化。作者仍采取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声音由显而微,深夜复归宁静,宾客心情放松,一切显得自然而合理。这是一个过渡段,是第一个高潮的余波,又是下一个更大高潮的前奏。这就更突出了这场口技表演构思设计的巧妙,表现了民间艺人卓越的智慧和才能。

第4段写口技表演者模拟一场特大火灾的惊险场面和听众的强烈反应。这一段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

突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了!”随即丈夫起来大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喊。两个孩子齐声啼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号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里面夹杂着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呼救声,一齐用力拉倒着火房屋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

以上第一小层,写火灾发生后由一家惊起、邻居惊骇呼叫的情况,进而发展到火势不可遏制,千百人呼救、千百人抢救的惊险场面。声音由“微闻”而“忽一人大呼”而“百千齐作”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由缓到急。七个“声”字和五个“百千”迭用,写出了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互相交织,表现了火势的猛烈和火灾现场的纷乱。表演达到了高潮,表演者的技艺、才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是没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

以上第二小层,作者四次迭用“百”字,以“百手”“百指”“百口”“百舌”和“一端”“一处”相对照,用夸张的手法称赞口技表演之“善”。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个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以上是第三小层,写听众以假为真、惊慌欲跑的强烈反应。“离席”“奋臂出袖”,写惊慌的动作;“变色”“两股战战”,写惊惧的神色、情感;“欲先走”,写惊恐的心理。“先走”一语,形象地写出了听众真的以为置身火灾现场而忘了是在欣赏口技表演了。这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的戏剧性效果。

以上第二部分,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形象地表达了口技艺人精彩的表演。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撤区屏风一看,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第三部分再次写道具的简单,照应了开头“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是“一”,而表演的声响为“百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撤屏”呼应开头的“施屏”。让宾客看清临时舞台上还是开场时的那几样东西,演出过程中并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各种声响全是“口技”,从而起了侧面烘托作用,表现了口技表演之“善”。

五、写作特色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作者买哦写口技模拟的各种声音,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着是正面描写;买哦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心理等,则是侧面烘托。在描写表演的三个重要场面中,都是先正面描写,后侧面烘托。侧面烘托主要有这样几处:写宾客们“无不伸颈,册目,微笑,默叹”,表现听众们专注入神及叹服的神态、动作;写“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现宾客们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心情有所放松,一张一弛,听众已进入表演者创造的境界中;宾客们如临其境弄假成真,“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衬托出白哦眼获得的神奇戏剧效果;开头与结尾遥相呼应,强调道具十分简单,告诉人们屏风后面并无机关或奇特之处,也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确实不凡。

2.记叙条理清晰而富于变化

课文通过对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的叙写,表现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和巧妙的构思,赞扬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与才能。记叙的线索是一个“善”字,记叙的顺序是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作者依次描写了三个场面,条理分明而曲折多变。第一个场面先静中有动,引发出声,声音由远而近、由小到大、由单一到众多,整个场面是渐进式的;第二个场面由闹而静,声音由高到低,由大到小,出现低谷。百年眼与记叙都有了起伏,在全文中也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第三个场面是突发的,“大呼”又迅又猛,各种声音齐作,把气氛推向高潮,然后收声,群响毕绝,出人意料,真可谓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3.语言洗练、生动

全文不到四百字,却具体展现了口技表演的全过程,语言准确洗练。课文一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口技艺人摹拟的各种声音,表现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用“遥闻”一词准确形象地说明声音之远。“微闻”鼠声“作作索索”,形象地表现声音之细微,如在近旁,渲染了一家人再次入睡后复归沉寂的精密气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泼水声。”这一段用排比形象地写出火势之猛,场面之乱,人之慌乱。“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这几句话用夸张手法赞叹口技表演的高超。几处侧面描写,更为形象传神,以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揭示听众的心理,烘托口技者的表演魅力。

六、课后习题解答

(一)提示:有或没有都可以,但必须结合所看的相声表演和本文内容,说清自己的理由。

(二)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少顷、既而、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等词语。所在的句子略。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分别是:一会儿、不久、同一时候、不多久、突然、一会儿、突然。

这些词在文中有两个作用,一是表明时间的先后,说明作者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二是让读者感受到口技表演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模拟了众多的音响,表现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三)答案参见“古今异义”

(四)一(张)桌子 一(把)椅子 一(把)扇子 一(把)抚尺 一(个)大儿 百(只)手 百(个)指 百(张)口 百(条)舌

同步训练

一、给加点字注音(10分)

少顷 夫叱大儿声 犬吠 曳屋许许声 几欲先走 中间 呓语 惊觉 齁声

二、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组是(2分)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A.(1)(3)

B.(2)(3)

C.(1)(4)

D.(2)(4)

三、解释下列加点字(12分)

(1)满坐寂然

(2)会宾客大宴

(3)施八尺屏障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5)不能名其一处也

(6)京中有善口技者

(7)妇抚儿乳

(8)众宾团坐

(9)曳屋许许声

(10)奋袖出臂

(11)两股战战

(12)几欲先走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0分)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古义 今义

(2)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古义 今义

(3)虽人有百手 古义 今义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古义 今义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古义 今义

四、指出下列句中“之”的含义(4分)

1.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2.妇拍而呜之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撤屏视之

五、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六、课文中的以下两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4分)

1.遥闻深巷中犬吠。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七、课内阅读(12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解释加点的词(4分)

力拉 虽 其 色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4.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八、中考题(2005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甲)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掠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锄钩,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选自《龚遂治渤海郡》)

(乙)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下有一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选自《鹤林玉露》)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移书敕属县 ( ) ②开仓廪假贫民 ( )

③诘之,乃库中钱也( ) ④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 ( )

2.根据文段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

②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3.(甲)文中,龚遂为了稳定渤海郡的社会秩序在赴任途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3分)

4.你如何看待(乙)文中张乖崖这一人物?(3分)

参考答案

一、略

二、D

三、(1)同“座”,座位。(2)恰逢(3)设置,安放(4)夹杂(5)说出(6)擅长,善于(7)喂奶(8)聚集(9)拉(10)扬起,张开(11)大腿(12)几乎

四、1.结构助词“的”

2.他,代小孩

3.结构助词“的”

4.代指屏障内

五、翻译

1.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好极了。

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3.在这个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

六、(1)远远地听到从深巷中传来的犬吠声,,这是营造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生活情境中,使听众的注意力自然地被“犬吠”声所吸引。这一句既是以动写静,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的铺垫。

(2)这是用老鼠偷食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朦胧中的咳嗽声为反衬,加重深夜的静谧气氛,表现一家人由醒复睡后的沉寂状态,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

七、课内阅读

1.噼里啪啦 即使 其中 脸色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3.C

4.不能。因为描写宾客的反应是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八、中考题

1.①命令 ②借 ③盘问,责问 ④竟,竟然(每字0.5分,共2分) 2.①那些拿着锄头、镰刀等种田器具的都是良民,官吏们不得查问(或追究)。②(于是)亲自提剑走下台阶,斩了那个小吏。(每句1分,共2分) 3.遣还迎接的军队;下令撤销捕吏;明确良民与盗贼的标准(答出两点给1分,三点给2分)。效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1分) 4.既可以说张乖崖防微杜渐,严惩污吏,也可以说他执法过严。(言之成理即可)(3分)

威廉希尔app 初二语文教案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