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学案

编辑:sx_zhangwl

2013-01-16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差不多先生传》学案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作者的经历,感知文章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2. 朗读课文,品味本文的夸张和反语,感受讽刺语言的幽默、犀利的艺术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的讽喻意义,克服敷衍塞责、马虎从事的陋习。

【重点难点】

1. 重点:品味语言特点,感知讽刺意味。

2. 难点: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

【相关提示】

1. 胡适,字适之,现代诗人、著名学者、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新红学创始人,他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第一篇宣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他发表第一篇白话诗,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创作第一个白话独幕剧。

2. 本文是一篇传记体裁的寓言。传记,是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由别人记述的,叫“他传”;由自己记述的,叫“自传”。传记又分两类:历史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前者记叙史实,用语平实;后者借用传记的形式从事创作,用形象化的手法,描写各种典型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精神风貌。《差不多先生传》不是一篇真正的人物传记,而是一篇寓言,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人。作者只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成文,讽刺国人,引人深思,增强效果。

【词语积累】  人人皆晓  处处闻名  一命呜呼

【朗读课文】

【初学课文】

1. 开头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设问,幽默风趣,引人注意。

2. 归纳“差不多”先生做了哪些“差不多”的事?

妈妈叫他买红糖,他卖回了白糖;

老师问山西,他答陕西还强词夺理;

他常常把十字写成千字,把千字写成十字;

乘火车迟到了,还认为今天、明天“差不多”;

误把牛医王大夫当作汪大夫,结果一命呜呼;

最后还认为死人与活人“差不多”。 )

3.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差不多”先生做的那些事,表现了他一生不肯认真,凡事马虎敷衍的性格特点。

4. “差不多”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差不多”先生是一个可笑可悲的人,他一生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最后为此搭上了性命。他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他至死不觉醒,临死的时候还说:“活人同死人差不多……”。他是一个危害很大的人,他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对人们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4段),介绍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特点。

第二部分(5-10段),记叙差不多先生的“生平事迹”。

第三部分(11段),写差不多先生死后,人们都称赞他,仿效他。

【课文分析】

本文是胡适的名篇。本文写于1924年。文章以设问开头,幽默风趣,引起读者注意。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差不多”先生的一系列表现。文章最后采用夸张和反语,写出马马虎虎,敷衍塞责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作者这样写,是想借此唤醒国人,这种毛病。

【课外作业】

1. 完成“学习建议”。

2. 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

1. 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在全国范围都有影响,代表着许多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是某些中国人的通病。这样写,目的是指出像“差不多”先生遇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不求认真,不求准确的处世态度,是比较典型的中国人的陋习,强调影响广大,不可掉以轻心。

2. 品味下列句子的内涵和表达方法?

①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他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他有鼻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袋也不小,但他的记性不很精明。

通过逐一说明,塑造了“差不多”先生是一个普通的平常人,肢体上没有残疾,但是他的所有的器官都是不派用场的摆设,他做事马马虎虎,敷衍塞责,是个可笑可悲的人。

②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文章最后采用反语,写出“差不多”先生死后还有人称赞他,仿效他。设计这样的结局,目的是指出做事马虎、敷衍塞责、是非不分,是相当多的中国人的通病,是可怕的社会现象,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具有深远的反面效果。

③……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到:“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吧。”

用心理描写表现“差不多”先生至死不觉醒,重病在身,仍求“差不多”,愚顽至极。

3. 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用“差不多”先生一生敷衍塞责、凡事不肯认真,结果以悲剧收场的故事,指出这种行事态度正是中国积弱的病根,期望国人警惕觉悟,革除陋习。

4. 从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以看出传记的写法有什么特殊之处?

①开头一般都要写人物的姓名、籍贯、家庭状况,以及诞生的年、月等。

②一般采用叙述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可以适当加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③以时间为顺序,或按人物的事迹,或依照其行迹,将人物的一生分几个时期来写。

④文章的内容要以事实为根据。

5. 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

运用夸张的有:首段,说“差不多”先生“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最后说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

6. 什么是反语?举例说明反语的作用。

反语,就是说反话,即正话反说。运用反语,可以引人深思,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强烈的讽刺,并增加文章的色彩。  把“差不多”先生毫无意义的话称作“格言”;把一事无成的“差不多”先生誉为“一位有德行的人”;把普通的“差不多”先生奉为“圆通大师”等。这种实质与美称的极度反差,突出了“差不多”先生的苍白、猥琐、无能的性格,写出他的下场的可笑和可悲。

7. 举例说明省略号的主要用法。

省略号主要用法是:①表示引文或列举事例的省略。②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③表示对话中一方的静默不语的停顿。  …… )

8. 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差不多”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杜绝这种陋习?

【课外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 预习《劳山道士》,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威廉希尔app 初二语文教案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