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编辑:sx_zhangwl

2013-01-08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满井游记 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山水游记小品,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面四篇文言文游记,基本上能够自主独立阅读本文了;且八年级的学生以前也学习过现代文的游记,具备按游记的特点来分析本文的能力。

所以我的教学流程设计为:读一说一品一写。[来源:Www.zk5u.com]

本文的生字词较多,一定要让学生课前预习,正确掌握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才能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准确无误地疏通文章、掌握文意、开展迁移拓展的目的。(最好在预习时能熟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

学生读了课文,可借助课后的“理解•探究”先自行分析,然后教师在学生已经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甚至是比较阅读或者迁移拓展,对学生进行更高能力的训练。但是如果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弱,可适当把要求定低:弄懂文章的大意,会翻译文章,能够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意思、用法,能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能自主灵活地处理课后的练习即可。[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写景层次,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学常识。

2.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北方早春美妙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的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

难点:体味、品析课文高超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预习要求:

1.本文生字词较多,认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3.有条件的同学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课文涉及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指图评说:

同学们,我国的南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前面我们在郦道元的陪同下游览了长江的-二峡;在元结的指引下,观赏了湖南道县的右溪;在柳宗元的盛情下,游览了永州的小石潭;在陶弘景相伴下,游览了江南美丽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挥师北上”,看看北京东直门的满外一带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走,我们踏青去!

(有条件的可以找来记录北方初春的录像带播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借助课下注释介绍作者和写作的背景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也可以是教师范读,让学生更有一种亲近感。)

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①字音;②停顿;③语调的轻重缓

四、检查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读准字词。

五、学生自行朗读课文

要求:①大声,正确流利,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②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③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读出这种感情。

(课堂上的朗读,可以实现学生对课文的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学会对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的体会和品味,提高学生的精读能力;通过朗读吟诵,可以让课文的词、语、句、段、篇顺利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增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译读课文,划出疑难词句或者认为值得推荐的词句

要求:先自行译读,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同桌译读,还可以几人小组译读,形式不限,以弄懂为目的,记下自己或小组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认为值得向全班推荐的语、句、段。

七、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疏通文章

让学生们互相质疑、互相答疑,尽量由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伺机适当地点拨引导。

第二课时

一、选读课文,揣摩妙点

教师: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找出实例,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要求每人都说,至少要说一句话。[来源:中.考.资.源.网]

(此环节的目的是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写景状物的高超技巧。深层探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求:①自读课文,认真查找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实例;

②如有疑惑,可以自行找同学互相探究,也可小组进行;

③能清楚无误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④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侧面来说。

二、读课文、写“话”、“美点赏析”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喻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与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情,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美点,教师可做示范,教师的示范可做成多媒体,从视觉上来刺激学生,激起他们的兴奋点。)

如:美在文章开篇写城内的枯燥局促,与城外春色春意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得出结论“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反映了作者对城市、官场的厌弃和投身于大自然怀抱的欣喜之情,暗含着“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式的人生哲理。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找到自己关注的热点问题,才能打开他们思维的大门,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变“提问手段”为“引领手段”、“交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

三、小结

课文共写了这样几方面的美:

1.课文的写景之美:

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春柳之美、春苗之美,它们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2.课文的写人之美:

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饮泉水煮茶的人,显得清雅而悠闲;边喝酒边唱歌的人,显得豪爽而痛快;穿着艳丽服饰的女子,显得从容而舒适。这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疑是一幅郊原春游图。

3.课文的写物之美:

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鸟、鱼一静一动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作者甚至发现和感受到在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

4.课文的写情之美:

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作者的情,还表现在写景、写人、写物之中,表现在他游玩之后的美好感受中。

四、比较阅读[来源:学。科。网]

将本文同本单元前四课山水游记进行比较,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五、作业

撰写课文的欣赏短文。

【教学小故事】

美在“舌战”之间绽放

一切都没有任何的征兆。 只因为我在课堂上随意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打破了教室的平

静。读完了课文,大家感觉文章如何?”

“作者描写得太美了!贴切形象!”南洁赞叹道。

“美什么?读起来那么拗口。”陈龙似乎很不屑。

立即有学生附和二人的意见。没想到课才刚开头就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但我转念一想,让学生在“议”中“读”,“议”中“品”,“议”中“析”,逐层深人,自己少讲或者不讲,引导点拨他们的争议,用课文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肯定比我教条地说教、“满堂灌”,效果要更好,说不定学生的争论还能挖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宝藏”,让他们在辩论中统一看法,达成共识,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不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我决定顺着他们的争论,顺其自然,把“争论”进行到底。

一节课完全成了学生的“辩论赛”,我真正成为了“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表面上看来,我设计的教案程序被打乱,没有严格按教学的程序来执行,整堂课都完全交给了学生,只是在争议课文的“美”与“不美”,好像是一堂课45分钟极大的浪费。可我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文的知识却全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落实,甚至比我预想的效果更佳。

每一堂课都是实际的,学生更是一个个充满了个性和灵气的多变体,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能掀起一场“课堂的革命”,他们在这场“革命”中搜寻、收集、筛选、探究、归纳自己的“论据”,收获着“集体的智慧”,吮咂着“文学的乳汁”,吸取着“知识的甘露”。这不正是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教学效果吗?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伸缩自如地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备课中的认真细致,真正地“备学生”——为学生而备课,了解学生,把教材用活、用透,让教材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步骤都深深地进入课文,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之中真正有读的酣畅,有听的热情,有思的激动,有说的明快,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体现新课标“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

威廉希尔app 初二语文教案栏目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