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3-01-08
【编者按】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方块字教案
预习导引
1. 目标点击
(1)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进一步认识汉字在不同语言 环境表意不同的特点。[来源:学科网]
(2)掌握本文用讲故事介绍和阐释事理的方法。
(3)理解文中所渗透的学习汉语言文字的思想和方法。
2. 学法指导
(l)因为文字浅近好懂,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全文,通过初读,大体把握全文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以及文章的中心。
(2)以课文中的例句说明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什么区别,“方块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搜集并整理信息,通过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性意见。
文题资讯
1. 作者简介
夏丏尊(1886-1946),著名的教育家、文 学家。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家。
2. 背景资料
两位作者于1934年联手创作了《文心》。围绕阅读和写作的中心,本书论及修辞、语法、词汇、诗词、小说、日记、书信、工具书、文学史等诸多相关传统语文知识。同时,本书有别于一般同类教科书的严肃说教模式,采取的是讲故事的写作方式,其中既有情节,又有人物和对话,从而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朱自清曾肯定它“比那些论文式纳举目张的著作容易教人记住”。自30年代问世起,本书备受知识界尤其是学生群体的欢迎,畅销不误。
3. 题目解说
“方块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王先生讲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两点区别,读者在浅显的文字中学到了关于汉语言的一些知识。 “方块字”看 似“死”的,其实是“活”的,是动态的,是有无限生机的,它随岁月的流逝在变,也因所处环境的不同在变,这些特性也是汉字所独有的,所以用“方块字”作题目,一从外形上加以肯定;二体现 了作者对汉语言的热爱之情。
字词详解
1. 字音认读
(shǎn) 崛(jué) 瑟(sè)
2. 字形辨识
瑟(sè)瑟缩 崛(jué)崛起 译(yì)翻译
琶(pá)琵琶 倔(jué)倔强 驿(yì)驿站
3. 词语补注
夸耀:向别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炫耀。
似是而非:好像 对,实际上并不对。
奇崛:奇特突出。
暗示: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课文详解
1. 内容分析
本文是两位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所写的《文心》一书的节选。全书采取讲故事的方式。王先生 的授课涉及文言文、白话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问题。选作课文的是其中的一小节。
本文以王先生上国文课为线,可以 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直到王先生向学生点头下讲台”为止)主要写王先生上国文课,讲文言和白话文的区别。
这一部分又可以按王先生所讲授的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第1段总叙王先生国文课的情况。
第2-5段写乐华与大文听课、记笔记。这几段着重写乐华和大文的学习方法。
第6段开始至本部分结束,都写王先生讲授文言与白话的比较。
临下课时王先生强调:汉字是方块字;字的性质因地位而变。“读文字的时候,要随时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否则就会出错,原因在于文言文用字简约。
这部分文字还通过下课“杂乱的脚步声”“快活的人声”的侧面描写,以及课堂上还没有“鞋子在地板上拖动的声音”的对比,表现王先生讲课的效果,显示王先生的教学水平和艺术。
第二部分写乐华和大文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结合实际,学习和运用语言。
这部分先写乐华的“所想”。再写乐华和大文的所见、所感。最后一段写两人非常认真地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全文写王先生教方块字,突出文言与白话的区别以及同一个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的不同用法;乐华和大文乐学、勤思,主动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方块字。课上、课下,教师、学生,教和学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要领和精髓。
2. 主题思想
作者以故事形式,向读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教给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语言。
3. 结构图示
4 . 句段品鉴
(1)先叫一个学生朗读一节,再令别一个学生解释。一节一节地读去讲去,遇到可以发挥的地方,他随时提出问题,叫学生们自由回答,或指名叫某一个学生回答,最后又自己加以补充。课堂的空气非常活泼紧张。
品析:从叙述中让人感受到王先生讲课形式多样、方式灵活、潇洒自如,整节课气氛活泼,思维紧张。[来源:学科网]
(2)最可注意的是王先生的补充了,乐华把王先生所补充的话择要记录在笔记册上。
品 析: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即把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记下来,去感受汉语言的独特魅力。
研讨探究
1. 写作特色
(l)讲故事,授知识,活泼生动。
采取讲故事的方式 讲授语文知识,是《文心》的特点,当然也是选文的特点。文章设置了王先生和乐华、大文几个人物, 写的是王先生上课,乐华、大文以及同学们听课的情形。全文以第三人称记叙课堂上课的经过,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以及景物描写等一应俱全。但是作者却既不是为刻画人物形象,也不是为突显事件的起伏跌宕,不是像一般记叙文那样“以事感人”,而是意在讲授语文知识和技能。这种写法,确实是很新鲜。
(2)深入浅出,文风朴实
叶圣陶、夏丏尊两位语文学大家,造诣精深,学通中外。写一部关于语言和文学问题的文章,理当洋洋洒洒、纵横驰骋。但是文章没有丝毫说教,没有深奥难解的炎炎大论。不仅采取讲故事这种贴近学生的方式,而且文笔平白朴实、平易近人,如话家常。不论是讲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还是字的多义这些学生较难掌握的文学常识,作者一概避开晦涩难懂的名词术语,没有一点玄妙神秘,不可捉摸,让学生很容易领会要领,学起来便捷亲切。
2. 重点难点
作者是如何讲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和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意义的?
作者借王先生的口来讲解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和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意义。
王先生总话文言文与白话文的两点区别,然后具体结合姚鼐的《登泰山记》里的句子讲解,明白易懂,在讲解同一汉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意义时,作者结合《登泰山记》和鲁迅的《秋夜》里的“烛”“梦”和“居”字来比较、讲解,使学生(或读者)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一些汉语知识。其中,我们还可以学到好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听讲做笔记,怎样在生活中学习等。
考点指津
[例]比较“冠”字在不同语句 中的意义。
①峨冠博带,整衣端坐。
②他衣冠整齐。
考点说明 此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的不同意义。
名师点拨 结合语言环境去理解、把握。
参考答案 ①戴着帽子,名词作动词;②一般名词,帽子。
课本习题解答
一. 王先生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有两点区别,一是用字多少的不同,二是关系词不同。
二. 文章无论是讲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还是讲同一汉字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意思,都是围绕中国汉字具有丰富的含义而言的,这正是与其他文字的主要区别 。例“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句中有两个“之”字,前一个“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后一个“之”是代词,相当于“它”。这样的例子多得很。
三. 乐华和大文在回家的路上运用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弄懂了“居”字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补叙这几段文字,说明语言文字内涵是丰富的,要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要主动运用到生活中去,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标签:初二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