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新学期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题答案

编辑:sx_zhanglz

2015-09-16

新学期的伊始,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题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A不正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所以B正确;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所以C不正确;“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小些,所以D不正确。故选B。

2. A  解析:声音有三个基本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本题中用力敲击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的玻璃瓶时,玻璃瓶和水振动发声,水的高度不同,玻璃瓶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选项正确。

3. B  解析:因为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的设备上数字的单位是分贝(dB)。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噪声增大,所显示的数据将增大。

4. B  解析:“呼麦”中高音、低音是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呼麦”中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呼麦”中高音和低音都不是超声波或次声波,故C错误;“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等,故D错误。故选B。

5. C  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雷声就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所以选项A正确;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人在岸上的说话声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里,然后再由水传给鱼,鱼听到声音被吓跑,所以选项B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钢管是固体,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选项D正确。故选 C。

6. D  解析:“闻其声而知其人”说的是听到声音就可以知道是哪个人,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不同人的音色是不同的,根据不同的音色可以辨别是哪个人,A不正确;敲锣时用力越大,锣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锣声响度越大,与音调无关,B不正确;“禁鸣喇叭”是指不让汽车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C不正确;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能清除人体内的结石,D正确。故选D。

7. C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在波形上显示为排列的密集程度;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在波形上显示为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在波形上表现为波的形状不是单一的。从图中可看出这两列声波振动的频率、振幅相同,波的形状不是单一的,则音调、响度相同,音色不同。故C选项正确。

8. A  解析:“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A错误;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航天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喇叭发出的声具有能量,能使烛焰摇动,故C正确;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故选A。

9.  D  解析:根据所学音乐知识,在五线谱中,“2”音比“5”音的音调低是正确的;声音的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呐是利用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探测物体所在位置的;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播声音,所以声音不能在棉花中传播的说法是错误的。

10. C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我们是根据音色来分辨出钢琴和手风琴发出的声音。选项C正确。

11. D  解析:调节音响的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不是改变音调,A选项错误;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选项错误;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是监测噪声的大小,没有阻断噪声的传播,C选项错误;停止跳广场舞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D选项正确。

12.  D  解析: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选项错误;通常,将人类能听到的声称为声音,将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为声,故B选项错误;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C选项错误;声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选项正确。

13. 空气  振动  解析: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由于右边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向周围传播的声波,从而使左边的音叉振动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从这个实验我们知道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14. 振动  空气  声源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舞曲声是由扬声器纸盆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曲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 响度  声源  音色  解析: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将音响声音调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同歌手的声带特征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所以可以通过音色辨别不同的歌手。

16. 闻  传递信息  响度  解析: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步诊法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其中的“闻”是声音传递信息的典型应用。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是因为声音能传递信息。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胶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胶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

17. 音色  音调(频率)  解析: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李健嗓音的辨识度高,是指李健声音的音色比较独特;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是通过改变弦的长度来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琴声的音调。

18. 响度  频率  解析:声音的三个特性分别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的响度大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19. 6  不能  解析:蝴蝶的翅膀在4 s内振动了24次, = =6 Hz。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6 Hz不在人类听觉频率范围内。

20. 人耳  传播过程  解析:手枪的消声器可以使枪射击时发出的声音减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堵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屏障、树林可以吸收声音和反射声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1. 器材:玻璃瓶四个、水、木棒。

演奏过程:玻璃瓶中倒入不同量的水,用木棒敲击,就能发出:dou.1  ruai.2   mi.3  fa.4。

这样做的道理是: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2. 一般女生的声带薄而窄,气流冲击声带发声时,声带振动较快,但是振幅不大,所以,音调高,响度小,听起来尖而细;而男生的声带厚而宽,发声时振动较慢,但振幅较大,所以,音调低,响度大,听起来低沉而有力。

23.(1)能  (2)水面在振动  (3)能  (4)能  实验中观察到水面在振动,从而可以判定发声的音乐芯片在振动,即这种现象可以作为发声体在振动的证据。

24.

探究内容 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探究“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小孔距烛焰的距离 3 cm 3 cm

做法 拍动塑料膜 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内容 烛焰是否摆动 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

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

解析:在探究“声音是否具有能量”时,可拍动塑料膜,观察烛焰是否摆动,若烛焰发生摆动,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探究“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声音的频率不变、声源到烛焰的距离不变,轻拍和重拍塑料膜,观察烛焰摆动幅度是否改变,若发生改变则说明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有关。

25.(1)如图1所示

图1

(2)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温度每升高10 ℃,声速增加6 m/s)

(3)15  298.5

(4)离地面越高的高空,气温越低。根据探究结论“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知越高的地方声速越小。

26. 实验一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解析:实验一,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实验二,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被排出一部分,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得多,原因是介质减少,传声效果减弱,没有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三,车轮的转动引起纸片的振动,车轮转动越来越快,纸片振动越来越快,纸片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来越高。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检测题答案,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北师大版)  

新学期初二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检测题 

标签:物理试卷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