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2-12-12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附答案)
A•课程标准检测(60分)
一.精心选一选(3分×10=30分)
1.如图11-1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C.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比原来亮
2.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B.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C.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D.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3.如图11-2所示,a、b是从一点光源S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光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B.点光源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
C.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交点可能在主轴上
D.a、b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可能不交于一点
4.在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晴天,看见“白云”在水中飘动
B.人在湖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
C.人在阳光下,地面出现人影
D.注满清水的碗底,看起来像变浅了
5.关于显微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镜、目镜对物体都进行了放大
B.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同物体相比倒正情况相同
C.物镜和目镜对物体放大的倍数一定相同
D.若把物体向物镜移近适当距离,此时不需要调节显微镜便可以继续进行观察
6.如图11-3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前三种像都可以看到
7.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11-4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8.图11-5表示一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在这一次实验中( )
A.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
B.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C.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D.所成的是虚像
9.(多选)在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中,若用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距离,f 表示焦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虚像时,u
C.用于幻灯机时,u
10.(多选)下列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二.耐心填一填(3分×6=18分)
11.把幻灯片放在教学用的投影仪上,如果要使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如图11-6所示,应使投影仪 (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并把透镜向 (填“上”或“下”)移动.
12.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
13.让一凸透镜正对太阳,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白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最小最亮的点叫凸透镜的_____.光通过透镜后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光的_____,若这一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15cm,如果用这样的凸透镜做照相机镜头,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至少应大于______cm.
14.如图11-7所示,为古籍《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现象:“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这是利用______原理来观察周围景物,且类似于_______的装置.
15.为了“防盗”,在门上安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由此可知,“猫眼”实质上是_____镜.
16.如图11-8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点燃蜡烛依次放在a、b、c、d四处,其中蜡烛放在_______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______得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_______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三.实验探究(6分)
17.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11-9所示的实验,则M是一块小的平面镜.
(1)实验的第一步需要改变__________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移动方向,并分别测出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和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二步中,小明将纸面F折向后出现了如图的情景,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6分)
18.完成下列光路图.(图11-10)
B•创新思维拓展(40分)
五.认真选一选(4分×2=8分)
19.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20.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11-11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图所示哪个图中的情形.( )
六.细心填一填(4分×2=8分)
21.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要成像,拍摄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
型号 镜头焦距 光圈快门 CCD解析度
So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
22.如图11-12甲、乙是镜头焦距不同的两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11-12中,照片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是用乙拍摄的.
A B
七.科学探究(8分)
23.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
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11-13)
图11-13 图11-14 图11-15 图11-16
(2)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11-14)
(3)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11-15和11-16)
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
八.综合应用(4分×4=16分)
24.到过海洋馆的同学都可以看到玻璃柜中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海鱼.如图11-17是某同学看到的一条鱼,请问这条鱼的实际位置在本位置的¬¬¬____(填“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并利用光学原理画出看这条鱼的实际位置的光路图.
25.如图11-18所示是一军事了望口示意图,其虚线表示了望口没有嵌入玻璃砖前的观察范围,现若嵌入一块玻璃砖其观察范围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作出嵌入玻璃砖后的观察范围的大致光路.
26.如图11-19所示,水面上方有一点A,水中有一点B,现要用一激光束由A点射出经过界面进入水中后经过B点,则激光束应对准C点的____________(填“左边”、“正方位”或“右边”) 照射,在图中大致画出光路。
27.如图11-20所示,小明从家A点到达C点必须经过一片平地和一片沙地(在平地中行走速度大于在沙地中行 走速度),他应选择怎样的路径最快捷?小明利用光学知识确定应从____________(填“B点”、“B点左侧”、“B点右侧”)处由平地进入沙地,请你大致画出他的行进路线.
综合测试
1.B 2.C 3.D 4.A 5.A 6.B 7.D 8.C 9.AD 10.AD
11.远离;下 12.反射;虚;折射;虚 13.焦点;折射;30 14.光的反射;潜望镜
15.凸透 16.b;d;a 17.(1)入射光线;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8.如图所示
19.A 20.D 21.大于34mm小68mm;大于68mm 22.A;B
23.(1)不透明物体的周围,光源越多,形成的影子越淡,四周都有光源,就不会形成影子
(2)医院外科手术室用的无影灯 (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4.上面;如图所示 25.变大;如图所示 26.左边;如图所示
27.B点右侧;如图所示
标签:物理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