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惯性现象

编辑:

2013-06-19

二、新课教学

1.  什么是惯性。

方法1: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讨论分析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惯性定律的内涵。在用方法2中的问题检验其理解情况。

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引导:用“惰性”比喻“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外界力的作用,就能很明显的表示出它的“惰性”;如果受到力的作用,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不过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它的“惰性”,但它的“惰性”仍不会改变。即:惯性与是否受力无关。

方法2:由于惯性是个比较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一般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惯性保持的是原来的运动状态(速度)。

例: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体现在保持静止)

2)  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体现在保持10m/s速度匀速运动)

3)  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虽然车做加速运动,此时的惯性体现在保持5m/s的速度,只不过后来没保持住。)

2.惯性现象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小实验或录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观察惯性现象,实验选择要注意具有代表性。

[录像]烟圈实验

简介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继续向前是由于水具有惯性,(下落是由于受重力改变了运动状态)。

由上面实验分析得出:

“固、液、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静止、运动”---任何情况都有惯性

结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3.惯性现象的分析

方法1 :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

[演示]惯性小车实验

引导学生分析木块为什么向后倒和向前倒。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做车时惯性的表现,安全带的作用?

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简单总结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对象原来的运动状态——受力情况——研究对象由于受力运动状态改变情况——惯性的具体表现。

方法2:学生举出惯性现象并进行解释。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请学生自己选择上面做过的惯性实验或列举的其它惯性现象进行描述,互相补充,总结出分析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并用此步骤再分析其它问题。

4.惯性现象的应用与防止

请学生举出实例。

三、小结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了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四、作业:阅读教材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通过实验探究或体验惯性现象,理解物体的惯性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1.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速度增加(汽车启动)、速度减小(刹车)、转弯等时刻的感觉。

2.准备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可以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更多精彩推荐: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二 > 物理 > 初二物理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