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8-10
1、演示:轻敲音叉,响度小;重敲音叉、响度大.
2、[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得出结论:
3、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4、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三)、音色——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1[想想做做]
2、音色由什么决定?
3、观察波形.
4[想想做做]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2.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网站,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噪声的等级.
●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闹钟、纸盒、耳罩、泡沫塑料、示波器、铁钉、玻璃、录像带、录相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噪声的来源
1、请同学们阅读25页噪声的来源,分组讨论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你的说法?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3.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城市噪声的来源是非常多的.
(1)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3)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4)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4.你能举出生活中噪声的实例吗?
(1)自习课上,教室里很安静,不小心学习用具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2)来自建筑工地上搅拌机的隆隆声.(3)生活区里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发出的声音.(4)家里电冰箱起动时的声音.(5)小商贩的叫卖声.(6)在家里穿着高跟鞋走动时发出的声音.(7)生活区里人们的吵、闹、哭、笑声.(8)邻居电视机过大的声音.(9)数学课上有人偷听音乐的声音.
2、观察噪声的波形.
利用示波器观察铁钉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并与音叉声音的波形做比较.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请同学们自学第25页最后两自然段,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____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____dB;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的声强为____dB;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声强为____dB以上;能引起双耳失去听力的声强为____dB.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dB.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三、控制噪声
1请同学们阅读26页控制噪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2.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3.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4.课本图1.4—4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种?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的特点.
2.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分别指什么.
3.噪声的危害.
4.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难点
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声与信息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4、声呐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5、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声与能量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 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5、.超声波加湿器
三、小结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节 复习和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4.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
5.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6.知道声的利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立志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品质.
●教学重点:应用声现象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章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
[例1]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三次响声,为什么?
解析:敲击铁管,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发出声音.敲击声分别通过空气、水和铁进行传播,由于声音在这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听到三次声音.声音在铁中传播最快,水中次之,在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第一次听到的是铁传来的敲击声,第二次听到的是水传来的敲击声,第三次传来的是空气传来的敲击声.
说明:本题用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两个知识点来求解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2]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时,终点线上的计时员为了计时精确,在计时时
A.听见枪声同时按下跑表,因为耳朵的听觉灵敏
B.看见发令枪散发的白烟同时按下跑表因为眼睛很灵敏
C.凭自己掌握,听见枪声和看见白烟都可以按跑表,因为响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
D.应该以看见白烟为准,因为光的传播速度特快,而声音传播的速度要慢得多
解析:响声和白烟的确同时发生,但是光和声传到计时员那里需传播100 m.由于光的速度太快,传播这100 m所用时间极短,而声音传播速度则要慢得多,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那么声音传播这100 m所用的时间为
t= s=0.294 s
而短跑100 m的成绩在10 s左右.若不考虑这段时间,记录的成绩误差将达3%.
综上所述选择D.
[例3]蜜蜂和苍蝇在我们面前飞过时,发出嗡嗡声,而蝴蝶在空中飞行则悄无声息,这是什么原因?
解析:蜜蜂和苍蝇的嗡嗡声是因为它们的翅膀振动引起了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而被人耳所接受到.但是,蝴蝶的翅膀同样地在振动,为什么听不见声音呢?这是因为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蜜蜂翅膀的振动频率在几千赫兹,蝴蝶翅膀只有几赫兹,而人的听觉范围在20 Hz到20000 Hz之间,所以听不见蝴蝶飞行的声音.
[例4]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4 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离对面的山崖有____m.
解析:由题意知,声音传到山崖所用的时间为2 s.
那么,他离对面山崖的距离有
s=vt=340×2 m=680 m
三、作业:提醒学生做“小孔成像”的器具
标签:初二物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