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线段教案

编辑:

2013-06-15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 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讲解新课】

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

等.

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

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m、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

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 表示a是b的k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容易使学生注意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意尺度.

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

(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

(4)除了a=b之外, . 与 互为倒数.

例1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1后:

(l)提问学生AB是 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

(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m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

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例2  见教材P202.

讲解完例2后:

(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认识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

(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

学生掌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

①知道例2中“ ”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

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

因此,今后如遇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小结】

1.两条线段比的概念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10中2、3.

八、板书设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二 > 数学 > 初二数学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