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7-10-13
总结各课时的知识点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记忆和复习,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知识点为大家做了详细总结,这份资料相信能帮到你~
误区一:把激素调节表现最突出等于主导地位
教材“激素调节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表现最突出的是在性行为和对幼仔的照顾方面”中的“最突出”是相对于其它行为的激素调节而言,在这些行为的调节中激素调节表现最明显,并不是说,在这些行为中激素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如性行为的调节中,当性成熟的兔进入繁殖期时,大脑对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然后在大脑和下丘脑的调节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生殖细胞的成熟和性激素的分泌,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这时,雌雄兔相互追逐,最终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完成交配行为。如果大脑在处理过程中,发现有不适于交配的条件存在时,如天敌来临,即便此时雌雄兔的性激素分泌量很高,也不会发生交配行为。因此,在性行为的调节中,最终是否发生交配行为仍由神经调节决定,即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激素调节居于辅助地位。
误区二:认为遗传获得是生来就有的
动物的行为因其获得途径的不同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遗传获得,对正常个体而言,同种个体之间没有个体差异,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后天性行为为后天获得,与生活体验和学习有关,同种个体之间由于生活体验和学习的不同而具有差异,包括印随、模仿和条件反射。
应该注意的是:先天性行为是遗传获得,但不一定生来就有。即使是先天性行为,有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如哺乳动物哺育后代是一种本能,属先天性行为,但只有在个体性成熟后才会表现。
误区三:认为后天性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体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相对于先天性行为而言,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生活体验和学习有关,但并不是说:后天性行为就与遗传物质无关,因为任何后天性行为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认为后天性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的说法是错误的。
例如,同班同学在相同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学习水平却高低有别,原因在于他们的遗传物质不同;动物越高等,后天性行为就越发达,除生活体验和学习的不同外,还在于,高等动物的遗传物质有别于低等动物。
误区四:认为有外观表现才是行为
行为不一定都有外观表现,判断和推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属于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该活动的进行就不一定有外观表现。认为动物行为一定有外在表现,而把人脑思维理解成一种内部活动,并进而认为思维的过程不是行为的看法是错误的。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八年级生物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知识点的内容。
标签:生物知识点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