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11-28
A.张某在阅读《申报》是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 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参考答案]B[06年河南中考]第3题
晚清大臣李鸿章为办理外交事务曾多次出国访问,下列交通工具中,他无缘选择乘坐的是
A.汽车 B.飞机 C.轮船 D.火车
[参考答案]B[06年安徽非课改区]第3题
右图是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一页。对图文蕴含信息归纳完整的是?
①中国当时教学中已经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②当时中国已经使用电话,但并不普及
③电话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 ④当时电话已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C[06年沈阳中考]第8题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人们用手机发送短信和上网是娱乐新时尚。
[参考答案] × [09耒阳中考]第30题
●考点2:《申报》、商务印书馆 八上P106 能力要求:识记
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参考答案] C[09滨州中考]第9题
下列哪一社会现象,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
A.1905年,一位中国商人在北京东郊民巷建造住宅
B.1913年的南京街头,一对久别重逢的老朋友热烈握手
C.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生产和销售业绩良好
D.1919年6月,《申报》报道了上海工人罢工的情况
[参考答案]A [2007年河南中考] 第4题
当阅读《苍梧晚报》时,我们能够联想到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
A.《申报》 B.《邸报》 C.《民报》 D.《新青年》
[参考答案]A [2007年连云港中考] 第21题
辛亥革命后,在全国发行的报刊中,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 》最为著名。
[参考答案] 申报 [09内江中考]第34题
同学们经常查阅的《新华字典》等字、词典,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这一机构是
A《申报》社 B京师大学堂 C《民报》社 D商务印书馆
[参考答案]D [2007年海南中考] 第27题
●考点3: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 八上P106-107 能力要求:识记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在城市看电影 B.有钱人家拍照片
C.市民穿新式礼服 D.成年男子留长辫
[参考答案]D [08荆门学业]第2题
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是
A.看电影 B.穿西装 C.男子留长辫 D.拍照片
[参考答案]C [2007年滨州中考] 第21题
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参考答案] A[09南京中考]第15题
电视剧《闯关东》中曾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请问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参考答案][08泰安中考]第6题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埔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参考答案]D[08安徽高中]第11题
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参考答案] A[09孝感中考]第21题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生事物并生活在当时的上海某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A. 坐轮船.火车去北京购买商品 B. 向你的上司行跪拜礼.称 “老爷”
C.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参考答案]B[08资阳中考]第22题
以下不属于民国政府时期社会习俗方面巨大变化的是
A.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B.中山装成为那时最具特色的服装
C.废除科举制度 D.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
[参考答案]C [2007年南阳宛城区中考] 第5题
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右图所示的服装开始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参考答案]D [2007年安徽中考] 第3题
在全国政协十 一届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强调要办好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在积极筹备纪念活动。玉林市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决定以“辛亥革命”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现邀请你一起参加。
【探究一】知识回顾
(1)辛亥革命100周年是哪一个?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哪个省?其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谁?(3分)
(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探究二】资料收集
以下是三位同学收集到的资料。
甲:
乙:⑤1914年,北京普通民众“至今剪辫子者甚稀” ⑥“自强”、“求富”
丙:⑦“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 ⑧“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探究三】分析整理
(3)请认真分析以上收集到的资料,选择最恰当的三项填入下表相应位置,并写出结论。(4分 )
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料(填序号) 结论
政治方面 ④
经济方面
思想观念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探究四】深入研究
(4)材料⑤对研究辛亥革命有何价值?请谈谈你的看法。(1分)
【探究五】探究体会
(5)通过以上的探究,你学到了什么历史学习的方法?(1分)
[参考答案] [09玉林中考]第15题
(1)2011年;(1分) 湖北省;(1分) 孙中山。(1分)
(2)三民主义。(1分)
(3)
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相关资料(填序号) 结论
政治方面 ④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意思相近,答对1点即可得1分)
经济方面 ⑦
思想观念方面 ⑧
社会生活方面 ①
(4)答:价值:可以说明辛亥革命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后,相当一 部分人思想依然很保守;可以说明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可以说明辛亥革命的影响有限。(意思相同或相近,答对1点即可得1分)
(5)答:方法:要从整体来分析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事件,要对资料进行辨析;要论从史出;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有主见;要学会 合作学习;要学以致用;要关注社会热点。(只要从历史学习方法角度回答,合理即可得1分)
○
“胜地无须秉 烛行,圆珠替月倍分明。何须浪掷金钱买,海上天开不夜城。”“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19世纪晚期上海出现的上述新科技产品的科学理论前提是
A.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建立 B.相对论的提出
C.生物进化理论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参考答案]D[08广安中考]第3题
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5页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1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3分)
(4)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2分)
[参考答案](1)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对世界一无所知。(2分)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2分)
(2)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侵略)的思想。(1分)
(3)洋务派。(1分)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2分)
(4)人民享有国家主权,各民族自由平等。(2分)
[06年常德中考]第41题
标签:历史试卷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