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编辑:sx_fuxh

2013-04-10

【摘要】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下面威廉希尔app 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初二历史建设之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从1957年到1965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历史,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艰辛、曲折的探索中前进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本课比较难于理解,因而,教学设计突出的是教师的引导,主要采取了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举了大量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又能把握教学时间,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来源:Zxxk.Com]

掌握中共八大的内容及对八大的评价。

掌握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及影响。[来源:学科网]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对于三大改造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来完成,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又能很好的把握时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比较难以理解,教师要采用举例子的方法,使得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政策的好坏是一个国家、地区各项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经济建设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五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应该成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借鉴。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十年经济建设的成绩和失误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法、故事穿插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自然导入法。[来源:学科网ZXXK]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在国内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那么,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在建设过程中,我国人民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当时的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党又是如何领导人民渡过难关的?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第10课 建设之路的探索(板书)

【讲授新课】

(教师介绍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这一时期的背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缓和趋向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 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尖锐地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先后发表关于如何正确总结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两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于各国马克思主 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说: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国内形势的变化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应该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全党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是随着革命战争结束而开始的。但是,那时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需要同时进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加紧步伐的时候,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层事实上不能不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社会改革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就应该进一步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方面来。新建立的生产关系在各方面都还不完善,需要稳定、 巩固、调整和改革,而这种调整和改革,应该紧紧围绕着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并且完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来进行。而这一重大决策的完成是 在中共八大上实现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共八大的内容。

一、中共八大(板书)

(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中共八大的情况,之后教师讲解,并适当补充《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以帮助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这之前,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出示投影)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来源:Zxxk.Com]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 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教师讲述)1956年2月至4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约集三十多个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集中大家的意见,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计划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及中国和外国等属于政治生活方面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同《论十大关系》的讨论相联系,在这次政治局扩大 会议上还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这样就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大会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为: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我们说,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师补充)八大一次会议后,党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按照大会确定的方针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编制1957年经济计划;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1956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人已经发现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倾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种倾向初步得到遏制,但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经济计划的制定,党的高层领导产生了一些不同意见。在这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提出1957年的计划应该实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根据这个精神制定的1957年计划,保证了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成为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组织学生思考)八大的正确路线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没有坚持下来?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开始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偏离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在五十年代后期,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板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试着分析一下“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引导)“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教师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党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

1.“大跃进”(板书)

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完成追加的钢产量当年翻番的任务,在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没有经过认真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办人民公社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刮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下面我们通过投影感受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出示投影)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