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春潮再起教学设计

编辑:

2013-04-10

(讲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关键时刻,邓小平1992年春天乘火车抵达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举世轰动的“南巡讲话”,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吹响了前进号角。

在当时那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想为中国的前进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南巡讲话”里提出的一些观点,后来成为同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的指导原则。它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个新里程碑,对中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概括起来,“南巡讲话”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六个部分。一、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一百年不变,关键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建设。二、改革开放胆子要更大一些,要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三、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五、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把我们的军队教育好,把专政机构教育好,把共产党员教育好,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六、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

从“南巡讲话”的主要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南巡讲话”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如此重要的讲话,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讲述)当时的中国,虽然已经改革开放10多年了,但是人们的思想仍然保守的、循序渐进的发展着,可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国家的经济却在飞速发展,如此相比,中国实际上就是在落后。在当时,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人们观念的问题,启迪人们去开创新的事业,这就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从而再一次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是在中国改革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出示有关“今天深圳”的图片)

二、国有企业改革

(讲述)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以后,人们就可以放开手脚进行经济建 设了。各种经济形式,不论是国有的还是私有的,也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在如此宽松的政策环境下,都准备好了要大干一场。我们首先就来看看我们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是如何借着这阵东风来发展自己的。国有企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改革?

(学生思考)

(讲述)一九九二年以前,城市企业扩权试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两个阶段,虽然企业在放权让利中实行了利润包干、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不同改革,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政府附属物的地位,是外部“政策调整型”改革。这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前的进行的改革,突出表现为改革只是针对个别现象进行的。而在“南巡讲话”以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2年,在什么会议上明确提出有关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了?

(回答)

(讲述)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是具有承上启下关键作用的一件大事。在这次大会上,为今后国企改革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和中共十四大召开后,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企业制度创新,触及企业产权结构,这是企业内在的“企业制度创新型”改革。尽管这场攻坚战打得十分艰苦,但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处于第三阶段,走向上升时期。这次大会目标的确定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回答)

(讲述)这个“新”字如何理解呢?

(回答)

(讲述)这就说明,我国的改革由之前的只针对于表面问题的改革,转为从根本制度上进行改革,从改革的目标上进行修改,从之前的“调整式”的改革。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1993年,我国召开了十 四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对于国企改革的目标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回答)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