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2-08-09
编者按: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历史教案工业化的起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通过联系家乡汽车工业──“一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更好地了解建国后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5)通过问题设置,逐层引导,培养学生在思索中获得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家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重点突破:(1)通过课前导学,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式学习。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编排历史短剧“一五计划的背景”、设置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如:建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产业结构及如何加快经济发展等问题的设置突出“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内容是当时中国正确的选择。(2)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及学生的小组展示,引导学生了解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也在进行当中,因而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难点突破:指导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以“新闻报道”的形式情景再现,从中体现宪法制定的简要过程;同时,播放相关影音资料,渲染气氛,化解年代久远给学生带来的生疏感,使学生理解宪法中对于国家政权性质、政治制度的规定,化解难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建国前后工业发展状况的对比,通过和其他国家工业势力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探究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授课及学生展示都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习)
●课前导学
(1)发给学生预习提纲,全方面、多角度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分成四小组,分别主要查阅“工业化起步的背景”、“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两组)及“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的相关资料。
(2)了解家乡长春──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的主要学习成果。
●教学渗透点
(1)使学生深刻认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增强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初步了解建国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方向,即以工业化发展为主,改变传统的落后农业国的现状。
(3)联系现实,联系家乡工业发展,增强学生担负国家、家乡建设的使命感。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导入
教师讲授:同学们,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2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以独立的姿态昂首于世界东方。然而,面对西方国家的强大,新中国在建国后也在积极寻求着经济的起步和发展。
(整节课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为主,教师加以引导、补充)
倾听教师的导入,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
划分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式学习得到增强。课堂上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一五”计划 (历史背景-第一小组)
组织其他学生观看学生展示。
针对学生表演给予适当表扬和评价。学生的表演可能会很稚嫩,但要给予鼓励、支持。
学生表演结束后,可从学生设计的几个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中国急需进行经济建设,工业发展落后。
讲 解 员:各位同学大家好,通过我们的课下探寻,了解到新中国刚成立之初,政治上的独立,并不等于经济上、外交上也有着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因此,我们面对中国特有的国情,国家的领导人们都有着深深的思考。请欣赏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的历史短剧──《探索》,希望大家认真观看,在短剧中找寻屏幕显示问题的答案。(展示自制幻灯片)
学生表演短剧:《探索》
地点:北京中南海会客厅
时间:1952年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道具:桌椅、茶壶、茶碗
(附在后面)
问题:
1、短剧中所描述的中国国内外局势如何?
2、当时中国的工业实力与他国相比,情况是怎样的?
在“课下搜集资料─课上发布信息─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思索探究、共同提高”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信息整合、讲述历史史实、短剧表演等。
学生根据短剧内容思考、回答问题的同时,就明确了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原因。
“一五”计划 (历史背景-第一小组)
在上一环节之后需要引导学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思考当时中国存在的产业结构是什么?
2、怎样划分工业为重工业和轻工业?(这一点很重要,许多学生对此都是一知半解)
教师此时要加以解释、说明。用幻灯片出示其概念。引导学生在身边寻找例子。
明确以上概念之后,引发学生小组讨论:面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如果让你来决定,该如何做才能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呢?
要求: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对于所持观点必须说明原因。
学生回答: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农业、商业、手工业
虽然地理课学过这一划分,但多数学生对专有概念都只有印象,知识点还是较为模糊的。
学生在教师讲解完概念后能够较为准确的分别举些例子。
学生观点1:新中国建国伊始,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虎视眈眈,企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为防御外来侵略,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重工业是支撑起社会主义大厦的支柱性产业。
学生观点2:实现工业化是当时改变国家工业落后的唯一出路。中国近代近百年来积贫积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业落后。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国家要富强,就得发展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学生观点3: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这些行业投资少,见效快,且又能改变人民生活水平。
学生观点4:要想建立坚固的国防力量,要制造汽车、飞机、坦克等先进武器,必须优先发
展重工业。
学生回答不准确是意料之中,但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更加关注。
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教材及短剧中多方面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用创新思维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五”计划 (历史背景-第一小组)
在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归纳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教师讲解:“一五”计划的制定(1953-1957年)和“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学生观点5:发展轻工业,确实省钱,效果快,可以直接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如果没有机器制造业,发展轻工业的设备从哪来啊?如果还从国外进口,中国就永远也脱离不了拐棍,而获得独立。
学生归纳: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为了使中国的经济得到发展,首选是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并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与党中央制定的“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相同的,可让学生体会到党中央决策的正确性。并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交通运输业-第二小组)
教师可与学生一同欣赏。并对讲解员的讲解进行补充或更正。
讲 解 员:大家好,我们是“交通运输业展示小组”。首先由一名同学现场写一幅字,请大家猜猜其中指代的是哪项事物?在他写字的空档时间,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学生展示自制幻灯片,播放《青藏高原》片段。)
学生现场泼墨书写两句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讲解员:众所周知,这首歌的名字是《青藏高原》,这首老歌由于李那的演绎,也由于旋律的优美,成为我国乐坛的经典之作。是的,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风景十分壮观,但是由于山脉相连,交通很不方便,一五计划期间,在西北地区,我国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从此,青藏地区与内地有了更多的联系,也便利了边疆同内地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学生在展示中注重了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了解未知的事物,可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放飞思绪。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交通运输业-第二小组)
教师要指出: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是一首词而非一首诗。
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表扬,也要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勤于自学、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的学习兴趣。
讲解员:谁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及创作背景?
学生回答:是毛泽东所做的词《水调歌头•游泳》,“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6月,毛泽东从武昌横渡长江,时值武汉长江大桥全面竣工。因而体现在毛主席的词中。
讲 解 员:是的,武汉长江大桥于1957年建成,词中这两句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恢弘气势和他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之一,为“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除此之外,全国的交通运输业也有巨大发展,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都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一倍。
在历史学习中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史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是学生思维拓展、知识整合能力的一种体现。
通过学生现场的书法表演及学生自制幻灯片中歌曲、图片的介绍,可让同学们收到视觉上的感官认识及思维上的理性认识。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工业-第三小组)
教师衔接:好的,感谢第二小组的同学带来的别具特色的资料发布。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农业、商业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除了交通运输业,还有哪个行业喜报频传呢?
讲 解 员: 大家好,我们是“探寻东北老工业发展”旅游团,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行列。通过多方面的课下调查,我们了解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就有一万多个。请看大屏幕:(展示自制幻灯片)在一五计划期间,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同时还有三个“第一”: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制定的发展东北的经济政策。家乡长春作为其中的基地之一,可从家乡发展的角度鼓励学生探讨,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工业-第三小组)
认真听取讲解员的介绍。既然是要突出家乡史、地方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教师就要在课前对学生要讲授的内容加以了解,帮助其完善内容,提炼核心要点。在学生讲解中适时加以补充。
教师讲述:感谢第三小组在访谈中向我们介绍了“一汽”的发展历程。它在我们身边验证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中所取得的成就。建国初期工业建设的强劲发展势头,表明了新中国对社会生产力的解放,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讲解员:另外一个嘛,我先卖个关子,先问问大家谁知道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的家乡长春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FLASH动画。
学生回答:“一汽”的厂标。
讲 解 员: 非常正确,1953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市郊区落成。正因为长春市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重要项目,且坐落在我们的家乡──长春,对我们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思索振兴家乡的途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经由我们调查,向大家还原了我们的采访经历。请欣赏小品《“一汽”的昨天和今天》(附在后面)
讲 解 员: “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等都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的实力。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一汽”在全国、全省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回答:50年来,“一汽”的确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领军人物”和世界汽车工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一汽”建在吉林,是历史的选择;吉林拥有“一汽”,更是吉林的财富。
从“一汽”发展的光辉历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它给吉林人民带来了喜悦与激动、自豪与荣耀。而“一汽”注重效率、永争第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已经化作吉林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感受这种精神的同时也能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为祖国、为家乡建设出力。
对家乡汽车工业发展的展望
教师引导:那么,如何使中国的汽车工业走出低谷,在进口车与国产车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党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仍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其中重要基地之一的我们的家乡长春,在2005年长春市汽车工业经济整体下滑的不利情况下,作为“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2006年长春将如何破解汽车产业发展的难题,长春的汽车工业将何去何从?未来的长春汽车行业将如何促进其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教师讲述: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2005年12月28日,“长春汽车行业协会年会”上,全市汽车行业的代表一同寻找着答案。
根据本课所学,联系现实,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学以致用。
思索提高:
课后思考题:你知道长春的工业都有哪些?你能为家乡发展献力献策吗?就让我们展望一下长春的明天吧!
学生分析汽车工业走入低谷的原因:
1、 价格问题。
2、 燃料上涨。
3、 保养、维修费用。
4、 交通拥堵。
5、 进口车有其物美价廉的优势。
学生回答:扩路、扩大汽车连锁规模、开发研制经济实惠且耗油较低的车型等等。
学生观看屏幕:1、长春市汽车零部件将进入美国市场;2、五年后长春市汽车产业将达3000亿;3、汽车产业开发区每年都要“长”;4、重点发展“环保车”;5、全力打造零部件出口基地。
学生引发讨论,有赞同意见也有自己的看法。
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将问题简单化,便于初中学生对专业问题的理解。这符合初而学生的认知特点。
虽与专家的意见相比学生的分析都是比较表层化,想法也很简单,但却可以看出他们在动脑思考,想去为国家富强、家乡发展解决一些问题,这就是一个进步。
在中学时代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对于中国民族的振兴有着深远意义。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讲述: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接下来我们有请第四小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引导学生从新闻报道及教材中回答以下问题:
1、 宪法规定,我国国家性质是什么?
2、 我国坚持谁专政?
3、 宪法规定我国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引申思考:
可联系政治学科进行思考: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第四小组:现场新闻报道──《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记者: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闻直通车”栏目。现在是北京时间1954年9月28日,历时14天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即将闭幕。本次大会,全国的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到现场去看看。(播放资料片片段)
记者:我们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们来采访一位代表。这位同志您好,请问您是哪个省份的人民代表?
人大代表:我是吉林人。
记者:哦,原来是家乡来的,太好了!您能就此次颁布的宪法给我们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人大代表:好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观念也在加强。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没有一部符合民意的宪法是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这部宪法在颁布前就已经广泛地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本会期间也有近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大会又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应该说它非常充分地表达了我们人民的意志。
记者:那么,这部宪法的内容都会有哪些呢?
人大代表:宪法中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记者:非常感谢您的介绍。观众朋友们,看来,这应该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感谢您的收看,下期活动再见。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会演剧、书法,可以以新闻报道的形式出现,给学生提供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通过指导学生播放资料片,有助于使学生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从而加深对教材难点的理解。
通过设置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认识到“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类型”的真正含义,从而化解教学难点。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看得出,每个小组都是精心准备,为我们大家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相信大家会有所获益和提高。接下来我们再回顾一下本课的内容。(依据幻灯片进行讲述)。建国后中国经济的振兴不仅仅包括“工业上的起步”,还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这些措施,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知识回顾,在整节课中由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所以对于知识点的把握较轻松较准确。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下堂课的预习。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到这就是建国后人们常说的经济上的“一化三改”,三大改造结束之后,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整节课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简化了知识难度。并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附一:(第一小组)历史短剧:“探索”
地点:中南海会客厅
时间:1952年
人物:毛泽东、周恩来
道具:桌子、椅子、茶壶、茶碗
毛泽东:恩来啊,还记得49年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我们离开西柏坡时说的话吗?
周恩来:主席,当然记得了,当初您说咱们是要进京赶考去,我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啊!
毛泽东:对呀,当时我就说我们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现在看来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嘛。你说对不对?
周恩来:当然了,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我国已经独立自主。抗美援朝的战局趋于稳定,和谈在主要问题上已经达成协议,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不久可望结束;但是美帝国主义仍对我政权虎视眈眈;经过这三年的经济恢复,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毛泽东:是呀,建国后我国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我国这个农业国已经跟不上世界的发展喽,你看过这份报告吧?
幻灯片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毛泽东:你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周恩来:主席,我明白您的担忧,我和陈云同志从去年起就着手一五计划的制定,现在已经差不多了,预计从明年起,我国就可以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附二:(第三小组)小品:《“一汽”的昨天和今天》
人物:主持人、爷爷、爸爸、儿子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校园新闻专访栏目,今天我们来采访一下见证“一汽”发展的三代人。老爷爷,您今年高寿啊?
爷爷:我是1935年生人,典型的生在旧社会,却赶上好年代的人。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讲讲您的经历吗?
爷爷:我呀,五岁家破人亡,成了孤儿,四处流浪,后来在日本占领的孤儿院待了两年,后来日本战败,又被别人收养,新中国成立后,15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太穷初中都没读完。22岁时,正赶上“一汽”招工,我就成了一名工人。
主持人:您22岁入厂,那就是1956年了。我记得第一辆汽车就诞生在那一年。您能带我们回顾一下“一汽”的昨天,给我们讲讲这辆汽车诞生时的情景吗?
爷爷:那个情景啊,我一生都难忘!那是1956年7月13日上午8点半,汽车总装配工作开始,参与的工人、技术员和干部走上总装配线两旁自己的工作岗位。当时,我们每个人都很兴奋,也很紧张。只见那150米长的总装配线,很缓慢的向前转,我们则按顺序将汽车的部件一一进行安装。当装配线转到终端时,一辆崭新的深绿色解放牌汽车出现了。等在那里的司机,立即跨进驾驶室,把它徐徐开出了装配车间,当时有万余名工人在场,人们都在欢呼,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我们当时太激动了。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你们要知道,在旧中国,公路上跑的汽车没有一辆是我国自己制造的,就连修理汽车的零件,也是从外国进口的。如果你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130多种车牌的汽车,但其中没有一辆是中国制造的。
主持人:大家想不想看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播放资料片)真的很激动、很幸福。我们知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它的建成投产,揭开了中国汽车制造工业的第一页。
主持人:下面我们再来听听叔叔对于“一汽”今天的发展有什么感言?
爸爸:我和爸爸就不一样了,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从小受爸爸的熏染,尤其是住在厂区里,几乎是见证了这里的一切变化,所以大学毕业后我就回到了厂里,一直工作到现在。“一汽”公司自建厂的50多年以来,肩负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任,经历了四次创业,产品生产由单一卡车向轻型车和轿车方面发展。目前,产品结构已形成以轿车为主的新格局。同时,产品的生产规模和质量也不断扩大和提高。它不仅为国家生产了大批汽车,而且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培养了大批人材。现在“一汽”拥有员工12.6万人,我和爸爸像许多“一汽”职工一样,非常热爱这个厂,这个给中国带来希望的工业家园。
主持人:谢谢爷爷和叔叔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要采访一下见证“一汽”发展的第三代人,XX同学听说你是个汽车通啊,今天以什么样的方式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呢?
孙子:那我就给大家介绍几款汽车吧。(拿着车模进行讲解)解放、红旗、捷达。
主持人:按照我们节目的惯例,最后请三位分别用一句话来做个总结。谁先来?
孙子:我十分崇拜周总理,可以和他握握手吗?
爸爸:真不懂事,怎能忘了主席呢,“一汽”的厂名还是毛主席给提的呢,我要见主席。扮演者也行啊!
爷爷:你们俩真不懂事,就不能说点儿关键的?主席一贯提倡勤俭节约。我听主席的。我想问问,来参加节目时我们开车来的油钱谁给报了?
主持人:这个好说,将来咱们可以努力生产个更环保、节能的汽车,票子一会儿去找制片报销。好的,看得出你们全家对于汽车工业的喜爱。也谢谢你们接受采访,欢迎大家的收看。
标签:初二历史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