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fuxh
2013-04-09
【摘要】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
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 课时安排:2课时。
七、 板书设计
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 海陆面积
类别 面积(亿平方千米) 比例
海洋 3.61 71%
陆地 1.49 29%
地球表面 3.61+1.49=5.1 100%
2、 海陆分布
类别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海洋 南半球 西半球
陆地 北半球 东半球
二、 七大洲
1、 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 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 大洲的大小
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 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 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 、H 、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略)
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
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
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
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
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
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
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第二节 海陆变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 :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 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 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 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 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 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 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 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 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 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教学设备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实施过程
活动立意 师生活动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 一、人口分布
活动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看图片, 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提出问题。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2018威廉希尔决赛赔率 > 初二 > 地理 > 初二地理教案
标签:初二地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