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学百科篇壮族文学

编辑:sx_yangk

2014-06-02

2014年文学百科篇壮族文学

壮族有1337万人(1982),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1000多年前曾出现过一种“土俗字”,陆地以其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瀑布》,但只在一部分区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壮文。壮族文学,主要是口头文学,也有壮族知识分子用汉文创作的书面文学。韦丰华的《宾阳杂感》、黄焕中的《苦农行》、黎申产的《朱仙镇道上书所见》、黄君钜的《易门任内感事》都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不平。其中口头文学源远流长,他们大多用汉族旧体诗词的形式写作,内容丰富。出现过不少壮族诗人,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民歌、戏剧及说唱文学等等。

壮族民间故事,文字记录较早。 br   壮族的作家文学有着反对农奴制、土司制和封建压迫剥削的传统,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根据当时邕州溪洞人李士元口述采录的叶限故事,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灰姑娘”型故事。也是由巫婆颂神的说唱词演变而来,现在壮族民间仍然流传的民间故事达架和达仓,与《叶限》故事极为相近。

壮族神话传说富于想象,美丽动人,反映了古代壮族人民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远古社会的痕迹,如《太阳、月亮、星星》、《妈勒访天边》等。《布洛陀与姆六甲》叙述壮族的始祖如何造天造地,安排世界万物,反映出壮族先民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朴素愿望。《布伯》歌颂了壮族先民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英勇气概,从中亦可窥见古代氏族部落间相互攻伐的历史痕迹。《莫一大王》更富于浪漫色彩和反抗精神。其他表现人民生活的故事如《百鸟衣》、《一幅壮锦》、《逃军粮》等都反映出壮族人民为了追求幸福而甘愿牺牲的精神。刘三姐的传说尤为群众所喜爱,经整理改编后已搬上银幕和舞台,《公颇》、《公天》、《老登》、《汪三头》等机智人物故事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塑造了聪明、勇敢、机智、勤劳而又幽默诙谐的人物形象,如《文龙与肖尼》等,家喻户晓。汉族已失传的作品,

壮族居住于祖国南疆,《梁山伯和祝英台》即为壮族化了的长诗。对保卫边疆曾作出过卓越贡献。太平天国起义、中法战争、辛亥革命、左右江苏维埃革命斗争,都有大批壮族优秀儿女踊跃参加,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因而反映这一现实的近代革命故事和革命民歌也很丰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这和壮族有歌圩对歌习俗有关。四句一组,民歌,壮语一般称作“欢”,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有时长达 300多行。每诗只咏一事,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都有大批壮族优秀儿女踊跃参加,

壮族长篇叙事诗多取材于汉族民间故事,但都按本民族的生活风貌加工改造过,《梁山伯和祝英台》即为壮族化了的长诗。汉族已失传的作品,如《文龙与肖尼》等,也在壮族民间广泛传唱,留存至今。

壮剧的形成和发展大约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其他表现人民生活的故事如《百鸟衣》、《一幅壮锦》、《逃军粮》等都反映出壮族人民为了追求幸福而甘愿牺牲的精神。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手抄本属清嘉庆年间,同治、光绪年间已有演出。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也有来自汉族粤剧、彩调的移植剧目。反映出壮族先民战胜自然、主宰自然的朴素愿望。曲调多在山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安排世界万物,演出时往往台下观众和声

标签:文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