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百科知识计算机国际象棋

编辑:sx_yangk

2013-12-19

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向往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有助于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快一起来阅读同步百科知识计算机国际象棋吧~

用电子计算机下国际象棋。这是现代科学与棋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项目。目前能下国际象棋的电子计算机(或称国际象棋电脑)已能战胜90%以上的人类棋手,达到象棋大师的水平。国际象棋电脑可以充作“机器教练” 或“假想对手” 供初学者练习棋术。高级的国际象棋电脑还可以储存大量对局记录和残局着法,在棋手参加比赛时充作助手,帮助棋手查照对局,研究对手,进行赛前准备和分析封棋局面。计算机弈棋程序估计局面的方法、选择最佳决策过程中限制选择数量的有效方法、拟订各种战略战术等等,均可很简单地比拟或转化为经济管理和军事指挥中许多重要的实际问题。

1950年美国著名数学家C.香农积40年的研究,找到了编制国际象棋程序的原则方法。他提出以数的函数评价局面的优劣。函数的主题是通常一般实力的棋手都能考虑到的一些因素,诸如:棋子实力

重叠兵

孤立兵、落后兵的弱点以及车的通路和其他子力的活动性等等。香农还提出用简化的估计方法剔除次要的变化。他是计算机国际象棋理论的奠基人。

 

在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共同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末终于试制出世界上第 1台公开与棋手对弈的电子计算机。60年代有了新的突破,在几千种弈棋程序中出现了比较成功的几种,它们吸收了人工智能领域中的最新成就,其中包括采用了着法选剔法及其定型化,有效地进行变着的选择。1967~1968年间,美国一所大学创制的国际象棋程序和苏联莫斯科的“卡伊赛”程序进行了计算机国际象棋的第 1次国际对抗赛。

1974年 8月5~8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计算机国际象棋的第1届世界冠军赛,8个国家的13种弈棋程序按积分循环制进行比赛,结果苏联的“卡伊赛”程序获得冠军。第 1届世界计算机国际象棋赛以后,美国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师大大改进了他们的国际象棋弈棋程序。1977年8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城举行了第2届世界计算机国际象棋赛,有16台电子计算机参加,结果美国的“国际象棋4.6”以全胜成绩夺得冠军。

1980年9月,在奥地利举行了第3届世界计算机国际象棋赛。有18台电子计算机参加角逐。经过紧张激烈的厮杀, 美国的“贝尔” 和“超思”程序分别击败苏联、加拿大以及欧洲国家的计算机,在最后一轮获得

的相同积分。在决胜的加赛中,美国新泽西州贝尔实验室的“贝尔”程序战胜密歇根大学的“超思”程序,赢得世界冠军。“贝尔”的特点是速度快,每秒钟可分析16万种走法。如按规则每 3分钟走 1着计算,它能在考虑过2880万种可能性以后,才决定 1着棋。

 

由于计算机弈棋程序的不断完善,计算机的弈棋水平正在显著提高,1977年国际大师D.利维和参加第2 届世界计算机国际象棋赛的所有计算机同时进行计时的车轮赛,结果 “国际象棋 4.6”在47 回合时战胜了利维。后来这台计算机在伦敦的一次比赛中战胜了捷克的特级大师V.霍特。过了一段时间,它和另一名世界强手西德特级大师R.许布纳对抗两局,1胜1负。1978年,这台美国计算机在车轮赛中以精彩凌厉的杀法击败了美国特级大师W.布朗,但在对抗赛中,美国新创制的“国际象棋4.7”却以

负于英国国际大师利维。

 

[计算机国际象棋]

计算机国际象棋

计算机和象棋大师的对抗,显示了计算机弈棋的力量, 但也暴露了它的一些弱点, 象棋大师依靠直观感觉、思维判断以及记忆中的局面和理论原则选择最佳决策,并善于从纷乱的局面中找出主要矛盾;但计算机却是根据程序预定的局面估价函数选取最佳对策,计算时尽管采取简化选剔法,仍然需要面面俱到。它的水平受时间的限制,尤其是残局的水平仍较差。

由威廉希尔app 独家提供同步百科知识计算机国际象棋,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

标签:数学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