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奥数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

编辑:jz_fuzz

2015-04-19

奥数的学习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用心我们还是可以把奥数学习好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七年级奥数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吧。

一、直列法。即由题中的“和”、“少”、“倍”等表示数量关系的字眼,直接列出相关的方程。

例1 在甲处劳动的有27人,在乙处劳动的有19人,现在另调20人去支援,使在甲处人数为在乙处的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

分析:显然,人员调动完成后,甲处人数=2×乙处人数。

解:设调x人到甲处,则调(20-x)人到乙处,由题意得:

27+x=2(19+20-x),

解之得x=17

∴20-x=20-17=3(人)

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二、公式法。学生熟识的公式诸如“路程=速度×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等都是解答相关方程应用题的工具。

例2 商品进价1800元,原价2250元,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此商品最低可打几折出售?

分析:根据利润率公式,列出方程即可。

解:设最低可打x折。据题意有:

5%=(2250x-1800)/1800,

解之得x=0.84

答:最低可打8.4折。

三、总分法。即根据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来列出方程,用此法要注意分量不可有所遗漏。

例3 “过路的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题目,便可知他一生经过了多少寒暑。他一生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十二分之一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去七分之一的年程,他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五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先其父四年而终,只活到父亲岁数的一半。晚年丧子老人真可怜,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大,才和死神见面?”

分析:本题即是著名的丢番图的“墓志铭”,题中巧妙地把丢番图的总年龄划分为了几个部分,解题时只需运用其总年龄=各部分年龄的和即可得出解答。

解:设丢番图活了x年。据题意可得:

x=x/6+x/12+x/7+5+x/2+4

解之得x=84

答:丢番图共活了84岁。

由此题的解答,我们还可知道古希腊的这位大数学家丢番图33岁结婚,38岁得子,80岁死了儿子,儿子活了42岁等。

四、同一法。这类题目的解题原理是:如果同一个量能用两个不同的代数式表达,则这两个代数式必然相等。

例4 一队学生从学校出发去部队军训,行进速度是5千米/时,走了4.5千米时,一名通讯员按原路返回学校报信,然后他随即追赶队伍,通讯员的速度是14千米/时,他在距离部队6千米处追上队伍,问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多少?(报信时间忽略不计)分析:该题的解答关键在于,通讯员从返回学校到追上队伍所用时间与队伍走了4.5千米到距离部队6千米这段路程所用时间是相等的(同一段时间)。

解:设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x千米。据题意得:

(x-4.5-6)/5=(x+4.5-6)/14,

解之得:x=15.5

答:学校到部队的距离是15.5千米。

当然,以上四种方法不是孤立使用的,如例4的解答必然要用到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并且一个题目的解法往往也不是唯一的,如例1的解答也可以用总分法:

解:设人员分配后乙处人数为x人,甲处为2x人。分配后的总人数为27+19+20=66人,据题意有:

x+2x=27+19+20,

解之得x=22,

∴2x=44,故44-27=17(人),22-19=39(人)答:应调往甲处17人,乙处3人。

可见,方程应用题方法论的训练,不仅使大多数学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能“按图索骥”,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多元性也有着重要意义,使一题多解成为可能。

现在是不是觉得奥数很简单啊,希望这篇七年级奥数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到你。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精讲之一次不等式

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初中数学竞赛辅导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