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70-01-01
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的,妈妈说。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县城,在山区之中,不受台风地震海啸影响,经济水平也年年提升,大部分人都满足于这自给自足的小天堂。哥哥姐姐出去看了一圈世界又回来故土安居乐业,很少人想着到外面危机四伏的大千世界去闯荡。传统的保守观念禁锢着年轻人的冒险思想。
妈妈是在乡下长大的从小没少吃苦,外公外婆的思想观念也很陈旧,可妈妈却是身边所有同学的母亲中最理性且最有远见的。她总是激励我要去高楼林立的大城市工作,要去大千世界里实现理想。
然而在如此观念下成长的我却不知为何没有我母亲这般热情,就好像我母亲身处这样保守的环境却有这般觉悟一样不能理解。
我从没想过离家,并不是说明我不叛逆,也许是我没有胆量,可我知道我是舍不得。
这应该是从我父亲那边受的影响吧,因为我奶奶家的各个角落都塞满比我岁数还大的破旧物品。我姑妈结婚时穿的鞋,我爸爸小时候的扇子,总觉得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一段回忆,不能割舍。
我害怕失去,害怕离开,怕有一天听不到窗外的小河流水声,怕有一天没有兄弟拉我去喝酒,怕有一天没有父母的唠叨,怕有一天我曾经看过千遍万遍的事物和人都变成了陌生的模样。
人们每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想,如果能在这生活多好。我从没把旅行的目的地当作可以永远居住的家。我们千里迢迢飞过半个地球,尝试着融入别人的生活,来看别人看腻的风景,终究不属于自己。
当时我不知道,同样的风景,缺少的是什么。
在伦敦的五天里几乎让我第一次产生动摇,这个仿佛在老旧影片中缓缓播放着的城市生活无法令人不心生向往。
在泰晤士河畔静静旋转的伦敦眼,伫立在河两岸的伦敦塔桥,庄重壮丽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繁华热闹的牛津街,散发着皇家气息的白金汉宫,海德公园阳光下的草地和蓝天下展着镶着金边的翅膀的白鸽,这座城市最光鲜、最美好的一面始终为世人敞开,用她包容的爱收留一颗颗向往美好的心。
一棵树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其黑暗的地底。
那是在从海滨小镇布莱顿回伦敦的火车上,我坐在珍珍老师旁边,欣赏手机中静静的蓝色海面,万里无云的天空下飞翔的海鸥,不时发出赞叹。
留恋完毕,我抬起头来,发现珍珍老师在一旁,头靠着窗户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我忽然好奇一位出国作为工作的老师对国外会有什么看法。
“老师,你带过那么多次出国的团了,你最喜欢哪啊?”我期待地问珍珍老师。
她却没有正面回答我,反问我道:“你喜欢伦敦吗?”
我不假思索地点点头。然而之后珍珍老师告诉我的事情却让我背脊发凉。她说伦敦可以分为东西部,我们游玩和居住的地方都是在西部,本土英国人和白人居多,最繁华美丽的部分都在这里。东部多数是移民者,秩序相对混乱。珍珍老师说的是另一个机构的团队带的英国行在东部寄宿,因为交通混乱,一位男孩看着他的朋友被飞驰的车撞死。我不敢想象这种事情竟如此真实的发生。
“每座城市总有他的阴暗面,在家乡至少有人对你负责。”珍珍老师最后这么说,脸上看不出是什么表情。
窗外树上的叶子亮晶晶的,天被衬托得更加的亮,越发光鲜美丽。我的心片刻之后反而平静下来,这一刻我才真正认识了伦敦。我想起无意中看到酒吧内年轻男女在爆炸般的音乐下扭动,想起那些无视红灯和我们这些外国人注视且若无其事过马路的英国人,想起在剑桥大学快餐店里大打出手的店员和客人,想起了在湖畔中年男人给面包的神情。不知为何,想到这些心中竟感到一丝安慰,安慰自己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就好像安慰自卑的小孩,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反之,也没有什么是完全糟糕的。就算自己周围的一切再不堪,也会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
忽然,脑海中浮现喂松鼠的黑人小女孩灿烂的笑脸。
在我很小的时候,总有几幅画面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是各种不同的风景,我能够非常细致地在脑海中描绘出来,即便我从来都没有见过。
这些画面令我非常向往,这好像是人人都有的梦中情人,他(她)一定是完美的,在自己心中是完美的,你不知道现实中能否真正存在这样的人,但是你每次的交往都是在寻找一个人,最接近心中的他(她)。
标签:游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