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1970-01-01
虽然移民不多,但富裕阶层大量移民对民众有很大的心理冲击。胡润调查,中国千万净资产富人55%考虑移民,今后更多人有能力移民。
根据联合国数据,现在在中国的海外人士大概有98万,占迁出中国移民人数的1/10,占中国人口比例不到0.1%,在全球232个国家和地区中倒数第一,比朝鲜还低。可以说,中国根本没有多少外国人,而且港澳台地区占了40%,其中的海外人士中大部分还是持外籍护照的华人。
虽然这么少的人,但公众对移民问题极其敏感。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也是很好的事情,但也有不少反对声。这是因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观点还是非常强烈的。还有就是视人为负担,自己的大城市都不让人进,还让外人进来,这在心理上很难接受。中国推动移民政策时,一定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和公众的想法,否则容易受到很大阻力。
中国是否应该有限度的接收移民?
移民的意义首先是健康。经济体的健康就是人、财、物的流动。从数据看,中国的物和财在大量的流动,而人的流动是非常少的。其次,对科技经济来说,移民有助于一个国家享受全球的规模效应,对于中国是享受全球75亿人中最优秀的人才,比13亿人要强。再次是文化多元的优势,如果有10个人想得完全不一样,和100个人想得是一样的相比,它的创造力要大很多。所以,统一思想是非常糟糕的事,最好是每个人都想得不一样,美国的这种优势就非常明显。
中国接收移民也有自身的条件。一是中国有人口众多这个非常大的优势,即使把海外的人口增加十倍也没有问题,民间的担心有些过度。另外,中国人在非洲有100万,而非洲人在中国不到10万。所以,根本不用担心放开移民,一定要对民间把移民解释清楚。二是职业发展优势,中国市场规模巨大,经济发展非常快。三是有很多公司职位的薪资已与发达国家可比。四是生活水平也接近发达国家。五是中国的低生育率会短期内造成局部和暂时性的劳动力短缺。
另外,特朗普或成为中国机会,虽然和美国相比,中国的开放水平依然是天壤之别,但至少美国在收紧,中国在开放。
如何吸引国际人才?
国际化是结果,不是目标。建议我们不要设定国际化目标,不要提国际化要达到国外人才占多少的比例这样的标准。只要放开移民,自然而然会提高,一定要充分理解公众的顾虑,表述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国内计划生育户籍放开前,这个问题要特别小心。不能牺牲国内公民的利益,但原则上要一视同仁,不能外国人来了是超国民待遇。
具体的措施包括,借鉴国际经验,成立专业的移民管理机构,吸引海外留学生回国,吸引其他国家在美国的留学生,让有才能的来华留学生留下来,放宽中国绿卡申请条件和考虑修改国籍法等。201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广东侨联副主席李葳提出了关于“中国国籍优先”的提案,是我提出的问题并负责了起草。这个提案在海外受到了很大关注和欢迎。提中国国籍优先而不说双重国籍的原因是,老百姓听到双重/多重国籍非常反感,觉得是在脚踏多只船,但说中国国籍优先会让老百姓有荣誉感。
从实质看,这种建议并非承认多重国籍,而是中国只认你的中国国籍。现在中国对这个国民是不是中国人的认定是从属于外国法律的,要看外国法律怎么决定,这有损国家尊严。取得外国国籍,享受外国护照保护,这对国家安全非常不利。另外,很多在国外的人出于现实需要加入了外籍,但是加入外籍后就被“扫地出门”了,这样非常损害民族凝聚力。而且取得外籍者还能保持中国国籍的话,更能够维持和中国的情感纽带和对中国的认同,并能将其延续到后代。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并不要求入外籍即放弃原国籍。
类似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持有美国绿卡的人如果在中国长期居住会失去绿卡,所以来中国工作前可能会加入外籍,自己的家人包括小孩都在国外,实际上内心就把自己看成外国人,回国工作也是候鸟心态。所以一个国家,人口是永远的,但是最关键的组成人口的每个人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个建构。当你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慢慢地你就是外国人了。我们很多人把这个东西看得是理所当然,其实关键看怎么建构这个民族。
其他国家中,除了中国、印度、日本、阿塞拜疆和印尼等少数国家,大部分国家都没有规定入外籍将自动丧失本国国籍。大部分国家都接受双重国籍,少部分国家像爱尔兰还鼓励拿其他国家国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只有中国有这样的规定。印度虽然和中国有点相似,但印度给四代以内的后裔自动发印度裔卡。2005年,印度推出海外印度公民卡,把条件放得更宽松,现在2000多万印度人都有印度公民卡。这个事情对印度没有坏处,印度反而得到更多认同。
以色列的《回归法》也规定,只要任何母亲为犹太人或皈依犹太教者就可定居以色列,他们按照《国籍法》在以色列的当天就可登记入籍,并可保留原国籍。《回归法》在1970年代扩展到涵盖合规者未信奉其他宗教的配偶、子辈和孙辈及其配偶。这极大的强化了全球犹太人对以色列问题的归属感。如果一旦是法律根据的话影响会完全不一样。
再比如,哈萨克斯坦1992年通过《移民法》,规定海外哈萨克人有权自由返回历史祖国,并于1998年推出40条实施条例,大量吸引和安置海外哈萨克族。纳扎尔巴耶夫总统1992年演讲题目也是《我们敞开热情的怀抱欢迎同胞》。
原国籍法的担忧亦不再成立
中国制定这么严厉的排他性的国籍法有其原因。在1950年代中期,为了消除少数国家对中国华人输出革命的疑虑,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以条约或联合公报的形式处理所在国华人的双重国籍问题,原则上不再承认外籍华人的中国国籍。该政策在1980年的国籍法中正式确立,完全割裂了外籍华人与中国法律的关联,弱化了他们与祖国的情感纽带。缺少了这种正式的纽带,过两三代就不会认同了。
然而,现在中国国际地位也已上升,应该维护自己的利益,就算有问题也可以通过双边协商来解决,已没有必要制定这样一个牺牲自己利益的国籍法。
心之所向,用脚投票,建立真正理想国家
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竞争还是文化传承来看,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对其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人民。这个人民是谁取决于怎么做。被当成外人,就真的成了外人。修改国籍法涉及到中国人的自我定义,让“中国人”的法律概念覆盖更为宽泛,只会拓展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强化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于海外华人和潜在移民中国的人,“人”比“人才”更重要。人才的功利性太强,你有用了就觉得你是我的公民,没有用了就认为不是我的公民,而“人才”正是“人”里面来的,人的认同感比功利性更重要。
我心目中理想的中国是,那些真正认同中国的人来了就不愿离开,最终能在中国落地生根;不仅在中国赚钱,还愿意在中国成家立业,繁衍后代;一个能让人向往,人们用脚向你投票的国家,才是真正理想的国家。
实际上,在1820年中国占比世界各大主要文明三分之一以上,现在只有18%,最乐观的估计是过150年以后会降到3%。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也代表一个文明,甚至一个人种。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面临急剧衰微,而且可能无法逆转。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鼓励,还要更多的把“中国人”的概念强化和扩大。
关于美国移民大变局的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祝愿大家能够顺利的移民美国。
相关推荐:
标签:移民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