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移民

哪些国家最值得中国人海外置业

编辑:sx_zhangh

2016-05-26

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去国外移民,因为那里有优质的生活环境以及发达的经济水平,本站编辑就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海外置业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有句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我国经济增速转型换挡的今天,中国富豪们纷纷开始将资产转移至海外,海外资产配置可谓是进入了黄金时代。

据外媒报道,在海外购房已经成为中国富豪们主要的投资资产方式,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人正在成为全球海外购房的第一购买力。

blob.png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讲,相对于国内限购、限贷、房产税等严苛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导致的国内市场投资环境下行,海外置业有着远高于国内市场投资价值的优势和机会

因此,近年高净值人群海外置业的数量大幅上升。

然而,海外置业的人群中除了土豪们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而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精英是为了移民而自住的购买行为。

为此,今天特意为大家综合海外各国的各方面条件,罗列出了这七个最值得海外置业的的国家。

海外置业到底哪家强?

美国

根据某个英国网站在2015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中国42%的高净值人士的受访者表示美国是海外置业的首选。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中国人在2015年间共计花费220亿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成为第一大外国购房群体。

为啥美国能成为首选?

首先,在美国房屋的买卖是私有制,而且是永久产权。你买房的同时也永久地买下了盖房子的那块地。

其次,由于当前次贷风波的影响,在美国部分住户因无法获得住房抵押贷款而转向了租赁市场,使得对于租赁的需求上升。

在加州等地区,房子出租后的毛租金回报率一般可达到 7-9%。相比于中国的租屋市场租金回报率只有 1-3%,美国房产对于高净值人士作为投资来讲,更有价值优势。

而且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经升值了近17%, 使得在美国买房更为划算。

加上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相当微妙,出口企业处境不佳,热钱显露流出迹象,国内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松明显。这一宏观经济形势,都不支持人民币对美元的继续升值。

美元存在重新走强的可能,投资者也间接获取了额外的外汇收益。

以上的优势皆是对于那些高净值人士出投资角度来说,而社长相信,对于一部分中国精英在美国买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未来子女教育考虑。

毋庸置疑,美国是当前世界上拥有的最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家之一,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在福布斯2015-2016年世界学校排行榜,前十排行榜中美国大学占据6席,有14所大学。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吸引中国买家到美国置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澳大利亚

如果说美国牢牢占据海外置业老大的位置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就是“千年老二”了。

据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在过去5年在澳大利亚总共买入价值509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521亿人民币)的房产,而最近两年(2013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买入额就贡献了其中的72%,即1818亿元人民币。

为何势头这么猛?

根据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从上图的房价指数来看,澳大利亚的房价在过去十年是除却08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稍微跌过一下,其余时间都在上涨。尤其是2013年至2015年,连续大涨三年,其中悉尼房价指数涨幅最大,超过50%。

虽然说一定程度上,澳大利亚房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华人买房军团的资金涌入造成的轻微“泡沫”,但从数据上来看,澳大利亚房产的投资潜力的确亮眼。

据澳洲权威地产研究机构SQM《2016澳洲房地产繁荣与衰退报告》预测, 2016年墨尔本将成为澳洲房价增值最大的首府城市, 最高涨幅可能达13%, 租金回报率最高为7%, 清盘率将维持在70%左右。

同时,澳洲所拥有的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法律完善、银行体系安全、金融透明度高、生活品质佳的社会环境,自然就成为了华人移民的热门地点。

加拿大

提到去加拿大买房,就不得不提到温哥华。

根据加拿大国家银行金融分析师彼得·劳特利奇在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买家去年共花费127亿加元(约合96亿美元)在温哥华购置房产,占当地房产销售总额的33%。 在华人大肆抢购下,据大温哥华房产局提供的数据,过去五年中,温哥华住宅售价中值跃升了57%至110万加元。

不要以为温哥华只有房价高,其实回报也不错。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投资温哥华房产2015年的净回报率达11%,高出加拿大整体楼市三个百分点。 此外,温哥华的吸引力还来自低廉的房产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管Tsur Somerville说:“温哥华物业的持有成本相对较低。”去年,温哥华市的住宅税税率为每1000美元(根据物业的应税价值)征收3.54美元。

同时,加币汇率的不断走低,也是激励华人买家“买下”温哥华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

据英国官方数据显示,未来10年,中国将向英国投资1050亿英镑(约为10500亿人民币),其中英国房产是最大投资对象之一,投资约达360亿英镑(3600亿人民币)。

为何英国总是备受青睐?

首先,英国对全球购房者无任何限制,是全世界最开放、最自由的投资市场之一。

另外,英国房产具有最权威的私有财产法律保障,建筑质量上乘,房产购买和持有的税费较低,且绝大部分属于永久性产权,加上高居全球榜首的房产流动性和房产透明度,因而备受投资者青睐。

据科技信息产业咨询巨头IBM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伦敦已连续8年蝉联了全球最受外商投资青睐的城市冠军,远超巴黎、上海、新加坡等国际都市,甚至有“全球富人保险箱”之称。

据Rightmove英国房价指数显示,伦敦房产在2015年均价达62万英镑,比2014同期上涨了53,923英镑。若房价持续飙升,预计到2020年伦敦平均房价或涨至100万英镑。如此巨大的涨幅,显然是吸引中国投资者争相抢购的一大主要因素。

新加坡

在中国购房者海外置业的国家中,新加坡一直是热点区域。

根据新加坡市区重建局的统计情况,2014年上半年,新加坡置业的外国人中,来自中国置业者比例占到35%,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最大的外籍买家。

从2009年以来,新加坡房地产市场一直呈现上升势头,这是中国买家最看好新加坡房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新加坡的房子产权最短99年,长的有999年,更长的还有永久产权。

在新加坡一套总价100万新币(约476万人民币元)左右的房子,年化租金回报率在3.8%-4.5%左右,月租金能达到3000元-3500元。

数据显示,新加坡拥有53万永久居民及149万外籍流动人口,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住宅存量增长,租金回报率会日趋攀升。

同时,相比于国内 6%以上的年利率,新加坡的贷款年利率只有1.5%左右。

而与国内相比新加坡物业普遍赠送车位、衣橱、空调、厨卫设施,而且没有遗产税。

众多利好条件使得新加坡成为海外置业的热门国家之一。

根据民调机构YouGov一项亚太地区房地产市场调查,有33%受访者有意在接下来一年至三年内在海外置业,其中新加坡是三大最受欢迎的置业地区之一,有6%受访者想在新加坡购买房子。

葡萄牙

这感觉既没有很高的投资回报又不能给子女提供很好的教育资源的国家,我们把它列入榜单的原因是葡萄牙自2012年始推出了个“黄金居留”投资移民政策,这给很多投资者通过买房投资这种简单的方式来拿到欧洲的绿卡,打开通往欧洲大门的钥匙。

只要主申请人年满18周岁且无犯罪记录,只要购买50万欧元以上的当地房产,且第一年住7天,之后每天共住14天,并且持有居留证满5年、具备基本葡萄牙语知识和无犯罪记录即可获得永久居留证。

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法律允许申请人双方父母都可同时申请移民;获得身份后可享受葡萄牙本国公民同等的工作、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由于葡萄牙是欧盟申根国,持黄金居留卡可免签畅游欧洲26个申根国。

而且该政策对所购房屋类型、数量无限制,但主要是别墅和公寓,且永久产权,世代相传。

但是。必须提醒一句的是,虽然这个政策利好,但大前提是葡萄牙的房地产最近几年一直低迷,最高的降幅达到了60%,少量的也有20%,而且欧洲的经济发展差,所以葡萄牙才不得己出动房子和居留证来吸引外资。

日本

中国房地产投资者心仪日本房产,一是因为日元现已跌至22年低点,二是因为看好2020年东京奥运,认定这一事件有望推高房价,复制2008北京奥运带动当地房价上涨的辉煌。

据不动产经济研究所称,东京的公寓价格现已涨至1990年代初以来的最高水平,两年涨幅达到了11%,一定程度上,这要归因于刚刚兴起的中国人投资日本房地产的热潮。

同时,房产投资在日本还是永久产权,而且在日本购房不用承担公摊面积,连房屋的阳台面积也不算在内,确保100%得房率,因此购房总价降低不少,而大阪的均价更是接近上海的2/3。

另外,日本房地产的租售比合理,用于出租的物业投资供不应求,租赁市场成熟,收获金相对更稳定。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的租金收入金约2%~3%,而日本可达6%~12%。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近几年修改了相关法律政策,外国人在日本购房不再有任何限制,事先申请已变为事后报批也可以。这为有心想在日本置业的人减去了不少麻烦。

以上就是中国人海外置业的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

深度分析海外购房移民的原因

置业资讯:美国仍是海外置业主战场

海外置业新发现:开曼群岛成新宠

标签:移民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