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bj_qisj
2016-04-11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MIT)成立于1861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近的剑桥市,其吉祥物为海狸,代表动物界最擅长筑水坝的工程师。
麻省理工素以理工闻名于世,但近年来,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经济学、语言学、商科也已发展得非常强。其斯隆商学院被列入美国商学院的“Magic 7”之中,生物则与哈佛办有联合教学及研究所。
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于1861年4月10日,为响应当时美国的工业化浪潮而设立,偏重科学、工程与技术,1930年代起后逐渐向综合性大学发展,并于1934年获选为美国大学协会的一员。
校园环境
麻省理工学院主校区占地168英亩(约0.68平方公里),位于剑桥市查尔斯河北岸,与哈佛大学仅一河之隔。整个校园基本上是被麻省大道(Massachusetts Avenue)自北向南一分为二——西侧主要为学生宿舍及生活区,东侧主要为教学与研究实验区。离MIT校园最近的桥为哈佛桥(Harvard Bridge)——也称MIT桥(MIT Bridge),是一座铁制梁桥,横跨查尔斯河。桥长为著名的364.4“smoot”多一点或少一点——195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奥利文·R·斯穆特(Oliver R. Smoot)想创造一个名为“smoot”的长度单位,于是他便异想天开地用自己的身体测量了哈佛桥的长度,一个“smoot”等于170.180厘米,也即当时斯穆特的身高。斯穆特测量的结果为“364.4 plus or minus”。
MIT东北边沿是肯德尔广场,肯德尔-MIT红线车站便位于此。MIT周边环绕着许多高新技术公司,获公司总部位于此,获在此设有办公室、技术中心等。
MIT的建筑十分多样化,按时间可以分成波士顿校园时期、二战前剑桥校园期、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四种,对应的建筑流派分别为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al)、现代主义(modernist)、野兽派(brutalist)、和解构主义(deconstructivism)。麻省理工学院每一栋建筑都有标号,最为知名的建筑当属10号建筑,麻省理工的标志性建筑大圆顶(Great Dome)。
学术声誉与交流
麻省理工学院无论在美国还是全世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为全球最享负盛名的学府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共有81名诺贝尔学者——如崔琦与丁肇中,前者曾于1968年-198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参与研究工作,后者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52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奖人;45名罗德奖学者、38位麦克阿瑟奖得主及4名普利策将得主现在获曾经在麻省理工学习或工作。论及MIT的贡献,甚至有人声称,少了麻省理工,美国的科技要褪色一半。
自2000年起,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每年各送约30位品学兼优的大三生到对校进行学术交流一整个学年。此政策使剑桥学生学习麻省理工世界顶尖的科学技术,相对地让麻省理工学生学习欧洲历史悠久的人文气息。每年约上百名学生申请各校的30位名额,竞争相当激烈。麻省理工也是剑桥大学唯一开放交换学生的姐妹校。
除剑桥大学外,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设有联合高等生物研究所,共享最顶尖的生物领域知识。
图书馆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藏书二百九十万册,外加二百四十万册的缩微胶卷,年订期刊4.9万本。分藏五个分馆,分别是:贝克图书馆(Barker),工程学;迪威图书馆( Dewey ),藏经济学;海顿图书馆(Hayden),藏人文与科学;刘易斯(lewis),藏音乐;洛奇(Rotch)图书馆,藏艺术与建筑。著名藏书包括刘易斯馆的20-21世纪的音乐及电子音乐作品,以及一些有关当代艺术书籍。
麻省理工的博物馆,始设于1971年,主要收藏麻省理工自己的历史、作品等,也收藏了一些附近博物馆的一些科学作品等。
院系设置
建筑及规划学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学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学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尔弗雷德·P·斯隆管理学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
维泰克健康科学技术学院(Whitaker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麻省理工—雾兹侯海洋学院:海洋学和应用海洋科技与工程联合项目(MIT-WHOI Joint Program in Oceanography and Applied Oce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相关推荐
标签:留学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