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作者在文中,引用童谣、顾禄清嘉录、日本俳句大辞典,融合文言、白话,这样的引用好不好?为什么?近代作家,哪位也有类似的风格?
《故乡的野菜》即写出了故乡的风俗,且带着清新的野趣。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不惮其烦地介绍了习见于故乡的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紫云英,它们的形状,颜色与用途,以及围绕它们而展开的浙东民俗。而文中引述的“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野趣也真沸沸十足。这正如周作人自己所说:“王阮亭评梦梁录,亦谓其文不雅驯,盖民间生活本来不会如文人学士所期望的风雅,其中不能中意自是难怪,而如实地记述下来,却又可以别有趣雅,但此则别为他们所不知者。”然而如果全部“如实地记述”,大概要夹杂一些恶俗的东西,这就需要作者笔下长眼,要有分寸,要有取舍:“浙东扫墓用鼓吹,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不家虽没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紫云英与杜鹃的花束,”用笔极其简练明净,从而传达出作者的审美情趣。由此可以见出,以质朴的语言对民俗的东西忠实地记述,以存野趣;以独特的审美标准去芜存精,是这篇散文以及周作人若干散文野趣为雅趣的契机之一。
还不仅仅如此,周作人往往把浙东的民俗推广到深厚的文化背景里去。《故乡的野菜》虽然只不过千二百字,引文却占据了将近六分之一。其中他征引了明人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顾禄的《清嘉录》,以古证今,把浙东民俗提高到文化史的层次从而古今打成一片。由于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喜欢以东洋的习俗中土比附印照,譬如主到黄花麦花果时即以日本的“御形”做比,“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而在记述紫云英时又引证《诽句大辞内》充分体现了作者渊懿的常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又把浙东的民俗放置一个横的文化比较的剖面了。这样,也使作品带有明显的笔记体散文的特色。
作者又写到一些关于野菜的典故或习俗,表面上是为故乡的野菜而写,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将雅趣与野趣融合,提炼而成的闲适冲和的艺术真趣,是周作人散文的个性和灵魂。一切都贯注着周作人的艺术趣味。
《故乡的野菜》这本散文集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一部纪录江南风土人情的历史,写百草园,写花鸟鱼虫,写江南的雨,江南的风,江南的水。当然,周作人也记录北京的一切,不过多添加了对江南的对比,记录日本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是和江南对比。一切的一切都能感觉到那十几年的童年和少年生活竟然对他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就像鲁迅的杂文和散文一样,处处是江南的痕迹。
好了,威廉希尔app 成人高考频道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成考专升本语文必读文章及考点分析:故乡的野菜”就到这里了,真诚的祝福大家在考试中一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