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1. [答案]
[解析](1)甲方案的建设期为2年,运营期为8年,项目计算期为10年,原始投资为500+200=700(万元)
(2)①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210+0=210(万元)
②建设投资=210+25=235(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合计=15+25=40(万元)
原始投资=235+40=275(万元)
项目总投资=275+0=275(万元)
③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经营成本=40+30+20+10=100(万元)
④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应交增值税
=(每年营业收入-每年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增值税税率
=(240-40)×17%=34(万元)
应交消费税=240×5%=12(万元)
投产后第6~10年每年的应交增值税=(390-90)×17%=51(万元)
应交消费税=390×5%=19.5(万元)
⑤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12+(34+12)×(7%+3%)=16.6(万元)
投产后第6~10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19.5+(51+19.5)×(7%+3%)=26.55(万元)
⑥投产后第1~5年每年的所得税=98.4×25%=24.6(万元)
投产后第6~10年每年的所得税=203.45×25%=50.86(万元)
NCF0=-210(万元)
NCF1=-25-15=-40(万元)
NCF2=息税前利润-所得税+折旧+摊销-流动资金投资
=98.4-24.6+20+5-25
=73.8(万元)
NCF3~6=息税前利润-所得税+折旧+摊销=98.4-24.6+20+5=98.8(万元)
NCF7~10=息税前利润-所得税+折旧=203.45-50.86+20=172.59(万元)
NCF11=息税前利润-所得税+折旧+回收的固定资产净残值+回收的流动资金投资
=172.59+10+40
=222.59(万元)
(3)甲方案的净现值
=-500-200×(P/F,16%,1)+250×(P/A,16%,7)×(P/F,16%,2)+280×(P/F,16%,10)
=-500-200×0.8621+250×4.0386×0.7432+280×0.2267
=-500-172.42+750.372+63.476
=141.43(万元)
乙方案的净现值
=-210-40×(P/F,16%,1)+73.8×(P/F,16%,2)+98.8×(P/A,16%,4)×(P/F,16%,2)+172.59×(P/A,16%,4)×(P/F,16%,6)+222.59×(P/F,16%,11)
=-210-34.484+54.848+205.467+198.199+43.494
=257.52(万元)
(4)甲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2+700/250=4.8(年),小于项目计算期10年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4.8-2=2.8(年),小于项目运营期8年的一半;
乙方案至第3年年末的累计净现金流量=-210-40+73.8+98.8=-77.4(万元),小于0;至第4年末的累计净现金流量=-77.4+98.8=21.4(万元),大于0;所以,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77.4/98.8=3.78(年),小于项目计算期11年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3.78-1=2.78(年),小于项目运营期10年的一半;
乙方案的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98.4×5+203.45×5)/10=150.93(万元)
乙方案的总投资收益率=150.93/275×100%=54.88%,大于基准总投资收益率20%。
(5)由于甲方案的净现值大于0,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项目运营期的一半,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基准总投资收益率,因此,甲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同理可知,乙方案也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6)甲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141.43/(P/A,16%,10)=141.43/4.8332=29.26(万元)
乙方的年等额净回收额=257.52/(P/A,16%,11)=257.52/5.0284=51.21(万元)
由于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于甲方案,故应该选择乙方案。
2. [答案]
[解析](1)变动资产销售百分比=1480/5000×100%=29.6%
变动负债销售百分比=580/5000×100%=11.6%
今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5000×20%×(29.6%-11.6%)=180(万元)
或者:
今年需要增加的流动资产额=1480×20%=296(万元)
今年需要增加的流动负债额=580×20%=116(万元)
今年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额=296-116=180(万元)
(2)今年需要增加对外筹集的资金额
=180+200+100-5000×(1+20%)×10%×(1-80%)=360(万元)
(3)今年年末的流动资产=1480×(1+20%)=1776(万元)
今年年末的流动负债=580×(1+20%)=696(万元)
今年年末的负债总额=696+5400=6096(万元)
今年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4200+5000×(1+20%)×10%×(1-80%)+360=4680(万元)
今年年末的资产总额=6096+4680=10776(万元)
(4)今年的流动资产周转次数=5000×(1+20%)/[(1480+1776)/2]=3.69(次)
今年的总资产周转次数=5000×(1+20%)/[(580+5400+4200+10776)/2]=0.57(次)
(5)今年的权益乘数=[(580+5400+4200+10776)/2]/ [(4200+4680)/2]=2.36
(6)上年的权益净利率=10%×1.2×2.4=28.8%
第一次替代:10%×0.57×2.4=13.68%
第二次替代:10%×0.57×2.36=13.45%
总资产周转次数下降的影响=13.68%-28.8%=-15.12%
权益乘数下降的影响=13.45%-13.68%=-0.23%
五
1
[答案]
(1)甲方案项目计算期=6年
(2)①投产后各年的经营成本
=外购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费+职工薪酬+其他费用
=100+120+50
=270(万元)
②年折旧额=(650-50)/10=60(万元)
年摊销额=(1000-650-100)/10=25(万元)
投产后各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270+60+25=355(万元)
③投产后各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800×17%-100×17%=119(万元)
营业税金及附加=119×(3%+7%)=11.9(万元)
④投产后各年的息税前利润
=800-355-11.9=433.1(万元)
⑤NCF0=-(1000-100)=-900(万元)
NCF1=0
NCF2=-100(万元)
NCF3~11=433.1×(1-25%)+60+25=409.825(万元)
NCF12=409.825+(100+50)=559.825(万元)
(3)A=182+72=254(万元)
B=1790+738+280-1000=1808(万元)
C=-500-500+172+78+172+78+172+78=-250(万元)
该方案的资金投入方式为分两次投入(或分次投入)。
(4)甲方案的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1000/250=4(年)
甲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1+4=5(年)
乙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1000/409.825=2.44(年)
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2.44+2=4.44(年)
丙方案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4+250/254=4.98(年)
丙方案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4.98-1=3.98(年)
(5)甲方案净现值
=-1000+250×(P/A,10%,5)×(P/F,10%,1)
=-1000+250×3.7908×0.9091
=-138.45(万元)
乙方案净现值
=-900-100×(P/F,10%,2)+409.825×(P/A,10%,9)×(P/F,10%,2)+559.825×(P/F,10%,12)
=-900-100×0.8264+409.825×5.7590×0.8264+559.825×0.3186
=1146.17(万元)
甲方案净现值小于0,不具备财务可行性;乙方案净现值大于0,具备财务可行性。
(6)乙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
=1146.17/(P/A,10%,12)
=1146.17/6.8137=168.22(万元)
由于乙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大于丙方案,因此,乙方案优于丙方案,所以该企业应该投资乙方案。
[解析]:
[该题针对“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应用”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1)2008年年初的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4000/2=2000(万股)
2008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000+2400×10/12-600×1/12=3950(股)
基本每股收益=4760/3950=1.21(元)
(2)稀释的每股收益:
可转换债券的总面值=880/110%=800(万元)
转股增加的普通股股数=800/100×90=720(万股)
转股应该调增的净利润=800×4%×(1-25%)=24(万元)
普通股加权平均数=3950+720=4670(股)
稀释的每股收益=(4760+24)/4670=1.02(元)
(3)2008年年末的普通股股数=2000+2400-600=3800(万股)
2008年每股股利=190/3800=0.05(元)
(4)2008年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0+2400×5-4×600+(4760-190-580)
=23590(万元)
2008年年末的每股净资产=23590/3800=6.21(元)
(5)市盈率=20/1.21=16.53
市净率=20/6.21=3.22
[解析]:
[该题针对“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六
1
[答案]
(1)进口设备的国际运输费=10×7%=0.7(万美元)
进口设备的国际运输保险费=(10+0.7)×3%=0.32(万美元)
以人民币标价的进口设备到岸价=(10+0.7+0.32)×7.43=81.88(万元)
进口关税=81.88×10%=8.19(万元)
进口设备购置费=81.88+8.19+9.93=100(万元)
(2)购买设备投资=100(万元)
每年增加折旧=(100-10)/10=9(万元)
每年增加的税前利润
=50+6.33-(30+9)=17.33(万元)
增加的净利润=17.33×(1-25%)=13(万元)
自购方案税后净现金流量为
NCF0=-100(万元)
NCF1~9=13+9=22(万元)
NCF10=22+10=32(万元)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税前利润=50+6.33-(30+13)=13.33(万元)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净利润=13.33×(1-25%)=10(万元)
租赁方案税后净现金流量为:
NCF0=0(万元)
NCF1~10=10(万元)
购买和租入设备差额净现金流量为:
ΔNCF0=-100(万元)
ΔNCF1~9=22-10=12(万元)
ΔNCF10=32-10=22(万元)
有:
100=12×(P/A,ΔIRR,9)+22×(P/F,ΔIRR,10)
设ΔIRR=4%,12×(P/A,ΔIRR,9)+22×(P/F,ΔIRR,10)=104.09
设ΔIRR=5%,12×(P/A,ΔIRR,9)+22×(P/F,ΔIRR,10)=98.80
有等式:
(5%-4%)/(98.80-104.09)=(5%-ΔIRR)/(98.80-100)
解得:ΔIRR=4.77%
由于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折现率10%,所以应该采取租赁方案。
(3)购买设备的投资额现值=100(万元)
每期增加的折旧额=9(万元),每期增加的折旧抵税=9×25%=2.25(万元)
折旧抵税现值=2.25×(P/A,10%,10)=13.83(万元)
残值回收现值=10×(P/F,10%,10)=3.86(万元)
购买设备总费用现值=100-13.83-3.86=82.31(万元)
租赁方案每年租赁费=13万元,每年租金抵减的所得税=13×25%=3.25(万元)
租入设备的折现总费用合计
=(13-3.25)×(P/A,10%,10)=59.91(万元)
由于租赁方案的折现总费用59.91万元小于购买设备总费用现值82.31万元,所以应该采用租赁方案。
[解析]:
[该题针对“投入类财务可行性要素的估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
[答案]
(1) 甲产品标准成本卡
单位:元
项 目 用量标准 价格标准 单位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 5 2 10
直接人工 4 6000/2000=3 12
变动制造费用 4 5000/2000=2.5 10
固定制造费用 4 2200/2000=1.1 4.4
单位标准成本 36.4
(2)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1-2)×2050=205(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2050-490×5)×2=-800(元)
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为正数,属于超支差异,超支的原因可能是市场价格提高、运输方式的变动导致运费增加等等导致实际价格提高。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负数,属于节约差异,节约的原因可能是工人用料的责任心增强、材料质量提高等等导致单位产品的实际用量减少。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实际人工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人工工时)×工资率标准
=(2100-490×4)×3=42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实际工资率-工资率标准)×实际人工工时
=(6620/2100-3)×2100=320(元)
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为正数,属于超支差异,超支的原因可能是工人技术状况不好、工作环境不好等等导致单位产品实际人工工时增加。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为正数,属于超支差异,超支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工人的升级、加班等等导致实际工资率提高。
(4)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2100-490×4)×2.5=35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
=(5400/2100-2.5)×2100=1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变动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5400-490×4×2.5=500(元)
或: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50+150=500(元)
(5)总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900-490×4×1.1=1900-2156=-256(元)
二因素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900-2200=-3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2000-2156=44(元)
三因素法: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900-2200=-300(元)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
=2000-2100×1.1=-110(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100×1.1-490×4×1.1=154(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与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关系: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44)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110)+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4)
[解析]:
[该题针对“标准成本管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七
1
[答案]
(1)①当前旧设备变价净收入
=130000-1000=129000(元)
②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的净损失
=189000-129000=60000(元)
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60000×25%=15000(元)
(2)①因更新改造第一年初增加的净现金流量
ΔNCF0=新设备的投资-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329000-129000)=-200000(元)
②运营期内每年因更新改造而增加的折旧
=(329000-50000)/5-(129000-10000)/5
=32000(元)
③ΔNCF1=息前税后净利润+折旧摊销+因旧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发生净损失而抵减的所得税额=50000×(1-25%)+32000+15000
=84500(元)
ΔNCF2~4=息前税后净利润+折旧摊销=50000×(1-25%)+32000=69500(元)
ΔNCF5=69500+(50000-10000)=109500(元)
④109500×(P/F,ΔIRR甲,5)+69500×(P/A,ΔIRR甲,3)×(P/F,ΔIRR甲,1)+84500×(P/F,ΔIRR甲,1)-200000=0
经过计算可知:
109500×(P/F,28%,5)+69500×(P/A,28%,3)×(P/F,28%,1)+84500×(P/F,28%,1)-200000
=109500×0.2910+69500×1.8684×0.7813+84500×0.7813-200000
=31864.5+101454.774+66019.85-200000
=-660.88
109500×(P/F,24%,5)+69500×(P/A,24%,3)×(P/F,24%,1)+84500×(P/F,24%,1)-200000
=109500×0.3411+69500×1.9813×0.8065+84500×0.8065-200000
=37350.45+111055.332+68149.25-200000
=16555.03
因此:(ΔIRR甲-24%)/(28%-24%)=(0-16555.03)/(-660.88-16555.03)
解得:ΔIRR甲=27.85%
(3)①更新设备比继续使用旧设备增加的投资额为750000元
②B设备的投资额=750000+129000=879000(元)
③200000×(P/A,ΔIRR乙,5)=750000
(P/A,ΔIRR乙,5)=3.75
由于(P/A,10%,5)=3.7908,(P/A,12%,5)=3.6048
所以:(3.7908-3.75)/(3.7908-3.6048)=(10%-ΔIRR乙)/(10%-12%)
解得:ΔIRR乙=10.44%
(4)企业要求的投资报酬率=8%+4%=12%
(5)∵ΔIRR甲=27.85%>12%
∴甲方案经济上是可行的。
∵ΔIRR乙=10.44%<12%
∴乙方案经济上不可行。
由于甲方案可行,所以,企业应该进行更新改造,选择甲方案。
[解析]:
[该题针对“两种特殊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知识点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