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会计发展史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第一部分 会计发展史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会计发展史,以及在会计发展史上国内外的几位大师级人物。
一、国际会计人物代表
会计源远流长,但会计理论的历史却未逾百年。巴其阿勒(Pacioli,1494)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因系统阐述了复式簿记基本原理而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斯普拉格(Sprague,1907)的《账户原理》是构建会计理论的最初尝试,被视为会计理论的萌芽。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是会计理论的新时代,一批著名研究者采用归纳法和/或演绎法(统称“规范研究方法”)形成了规范会计理论(目前的会计研究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
佩顿(Paton)是早期会计理论的集大成者,可以说是现代会计理论的奠基人。威廉·安德鲁·佩顿(William Andrew Paton,1889-1991)是一位杰出的会计学家和会计理论先驱,被誉为美国现代会计理论之父,是被首批列入会计名人堂(The Accounting Hall Of Fame)的会计大师之一。佩顿是密歇根(Michigan)大学的终身教授,他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一流的理论水平,创办了后来享誉会计学界的《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杂志并亲任第一任主编。他不仅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还通过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研究公告对会计实务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是《会计理论》,这里面提出现代会计最基础的一些内容,比如会计的基本假设等。
继佩顿之后的另一位进入会计名人堂这个会计界最高荣誉的一代宗师是利特尔顿(Ananias C. Littleton),利特尔顿教授开设了第一门研究生课程, 1938年利特尔顿教授在UIUC创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点。利特尔顿教授的《会计理论结构》是会计理论方面人人必读的经典名著。他和佩顿(W. A. Paton)合作发表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在收益计量上强调损益表,突出了收益与成本的匹配,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要强调一下,会计理论中有两大观点,利润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利润表观就是从利特尔顿和佩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开始的,统治了会计理论界几十年。不过目前的主流观点是资产负债表观。比如:新准则所得税问题的处理,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体现。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以资产负债表观为基础的,也就是资产负债表是第一报表,而之前利润表是第一报表。
(1)利润表观要求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定中,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在收入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只是为了确认与合理计量收益的跨期摊配中介,成为利润表的附属。
利润表观认为,必须首先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然后再根据配比原则,将收入和费用按其经济性质上的一致性联系起来确定收益。因此,收益=收入-费用。
(2)资产负债观是指会计准则制订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 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
“资产负债表观”理念的实质是,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考核业绩时,关键是看净资产是否增加,即股东财富是否增加。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代表净资产的增加,亏损代表净资产的减少,《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等准则中的理念即来源于此。对现金流量的关注以及资产减值会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从理念角度要求不追求虚假利润,要求将企业的发展落在实处,即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在这里说了一大通资产负债表观,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高度的注意,因为这是目前准则的基本观点。
二、国内会计代表人物
厦门大学会计学名列全国第一、为我国培养了1/3 的会计学博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是余绪缨、葛家澍教授。余绪缨教授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葛家澍教授是财务会计的代表人物。另外还有杨纪婉和阎达伍两位教授,为我们会计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