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之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2014-08-25 13:35:56 字体放大:  

基础知识: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

在经济学中,国民收入通常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泛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代表着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在现实生活中,衡量一国国民收入或总产出水平的主要经济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联合国在1993年修订的国民核算体系(SNA)中,已将国民生产总值改称为国民总收入(GNI)。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还可以用如下公式表示:

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 外国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或

=GDP+常住居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人 - 非常住居民从本国获得的要素收入。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如果一国的GNP超过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利息、工资、利润、租金等收人多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要素收入;反之,如果GDP超过GNP,则表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要素收入少于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要素收人。假设一个国家是完全封闭的,则GDP与GNP相等。

由于相对于GNP来说,GDP是一个更能准确衡量国内就业潜力的指标,同时也因为本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难以准确的衡量,因此,目前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DP这一指标来衡量其产出水平。

与GDP和GNP相联系的概念还有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人、个入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人。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后的余额,即为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资本折旧后的余额,即为国民生产净值。

非宽泛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收入,通常被分为5个部分,即雇员收入、公司利润、财产所有者收入、个人租金收人和净利息。国民收入与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是,国民收入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后的余额。在以后的章节中,除非我们特指NI意义上的国民收入,否则,在谈到国民收入时,都是指总产出意义上的宽泛意义上的国民收人。

个人收入(PI)是从国民收入(NI)中减去人们在现期生产中创造出来但又没有被人们得到的收入,再加上人们得到的但又不是在现期生产中创造出来的那些收入。具体地说,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利润、净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股利收人、企业转移支付,就可以得到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归个人实际支配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一般情况下,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个人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和非税支付(如罚金、馈赠等),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