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亿美元、100亿美元、133亿美元、117.5亿美元、168.5亿美元、220.5亿美元;
这是吉林省连续6年的外贸进出口额,弥足珍贵的是,这个成绩是在面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与2010年欧债危机的严峻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的。
与此同时,吉林省食品、医药产品、农产品与制造业产品对外贸易额也实现了20.5%、25.7%、7.2%和20.2%的年均增长。吉林省与东北亚四国(不包括朝鲜)的贸易也实现了年均13.8%的增长。
长春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30万美元在美国汽车中心底特律建立分公司,主要从事进出口物流等业务。长春鸿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过了产品8次更新换代之后,与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家开展服务外包合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吉林省外向型经济经历了从“感性上模糊”到“理性上接受”的观念更新,实现了从“局外”到“局内”的角色转换。对外贸易渠道不断拓宽,贸易质量持续提高,有效拉动了吉林省支柱和优势产业强劲发展。
10年来,吉林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054.1亿美元,年均增长21.3%,以一汽集团、长春轨道客车公司、中粮吉林公司等为代表的外贸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吉林,已经成为中国活力四射的经济热点地区。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就
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产品、农产品深加工产品、现代中医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轻纺、木制品及家具等为代表的新的出口格局基本形成。
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新的出口主力军。随着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加,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2006年,民营企业出口首次超过国有企业;2007年-2009年,民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38%左右;2012年前8个月,吉林省民营企业出口11.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成为全省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汽车、医药、电子、农产品深加工、城市基础设施等行业外商投资项目增加,金融、商业批发零售、国际货运、教育、卫生等领域吸收外资取得了新突破,促进了吉林省对外开放由单纯引进资金逐步向引进技术、管理经验、人才和服务贸易方向转变。出口市场集中在亚洲的市场格局悄然改变,出口份额由“十五”末的62.8%下降到2010年的48.1%,外资来源地从以香港和德国为主转向亚洲、欧美并重,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正在不断扩张。
外贸企业实现新突破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外贸企业展开了一场与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突围战”。“在困难与逆境面前,吉林省绝大多数外贸企业都在积极化解外部压力,通过调整产品、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等措施来自强自立。”省商务厅厅长王甫轶这样告诉记者。
强化管理,完善体系。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采用正大集团的先进工艺,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投入巨资建设高标准的品管中心和检测化验机构,对基地生产的原料进行严格的品质检查。
拓展领域,力求突破。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市场开发,无论在项目上还是在地域上均实现新突破。施工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输变电工程发展到电厂燃机基础工程、风电场工程和城网入户工程;项目地域有所突破,在西亚首次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并分别承揽了送电和变电工程两个项目。
积聚资源,加强服务。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始终贯彻“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责任”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完善售后服务网络,建立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和应急机制,实现了通过售后服务推动市场开拓的目的。
加强合作,境外投资。延边天池工贸有限公司通过补偿贸易、工程换资源等方式参与朝鲜茂山铁矿的开发,拉动了中朝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珲春紫金天鸿矿业有限公司在蒙古金矿开发项目,投资额815万美元;延边天信矿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柬埔寨金矿开发项目,投资额1300万美元。
服务贸易站上新起点
小到会议室的预定,大到企业供应链的设计,简柏特长春公司通过六西格玛技术,为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一汽—大众提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企业业务管理流程;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吉林动画学院设计制作的4D电影《乡亲》为吉林馆带来了超高人气,观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184天演出场场爆满;这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彰显出吉林省服务贸易取得的可喜进展。据省商务厅服务贸易处处长孙喜华介绍,旅游、咨询、其它商业服务为我省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行业,约占进出口总额的87%.以一汽—大众、一汽集团等汽车产业为重点的技术引进、咨询服务发展平稳,占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29.3%.
在诸多服务贸易行业中,吉林省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一大亮点。该行业利用我省特色优势,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承接国际跨境(离岸)服务外包,有力促进了吉林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全年服务外包总协议金额为9.4亿元,执行金额8亿元。
同时,充分发挥长春、吉林、延边等我省服务外包重点地区作用,整合服务外包产业资源;完善长春高新区软件园、吉林市服务外包产业园、延吉市中韩软件园等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大力引进和培育服务外包企业,特别是引进大型跨国公司,促进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吉林省;利用吉林省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培训机构,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提高服务外包承接能力,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