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同时,“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对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味着什么?怎样看待有关注重公平的表述?收入分配改革有哪些重点和难点?9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
扩大内需必须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问:怎样理解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与改善民生、转变发展方式的关系?
答: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重点之一。
近十年来,国家通过减免农业税,发放各种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
收入分配改革与转方式、扩内需、惠民生密切相关。这一改革是转方式的利益导向,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都需要落实到经济利益导向上,才能形成转方式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从而有效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与转方式相关的收入分配改革,不仅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也牵涉到国企和民企、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新兴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关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内需是经济成长的主因。要扩大内需,必须千方百计持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问:怎样理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答:收入分配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而经济层面的公平正义是最基本的公平正义。
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有机兼顾公平与效率,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但在我国收入差距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的情况下,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再分配时更加注重公平,需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适当提高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适当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行业差距,适当提高简单劳动者的收入;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收入。
初步预计,国家会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国家还会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
加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力度是改革的关键
问:收入分配改革难在理顺社会分配关系?
答:重点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其中,加大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力度是改革的关键,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石,适当限制高收入群体的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应有之义。
改革的难点是如何理顺社会分配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强规制、理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关系,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理顺城乡收入分配关系,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理顺资本所有者、经理层与一般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