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下一阶段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合理增长。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综合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下一阶段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利率浮动定价权合理定价。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报告表示,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深化金融机构改革。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报告称,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这一过程将进一步释放增长的潜力,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指出,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趋于再平衡,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相对放缓、自我调整的过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外需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尽显疲弱。国内内生增长动力还需增强,经济趋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储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的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在结构性及周期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受到一定影响。
报告显示,还应注意到的是,受外需疲弱、劳动年龄人口增长放缓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等影响,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可能会有一个阶段性放缓的过程,此时就业对增长速度的硬约束会小一些,而物价对需求扩张的敏感度则可能更高,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紧迫。宏观政策需要更好地平衡速度、结构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根据经济运行规律和结构性变化把握好调控工作,同时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步伐,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释放长期增长的潜力。
报告称,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未来走势取决于国内外环境和总需求状况。2012年以来,同比CPI总体回落,环比CPI基本保持历史均值水平。从9月份情况看,CPI环比涨幅也有所放缓。考虑到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有利于物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然也要看到,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和政策刺激仍比较敏感。此外,输入性因素也需要给予关注。
报告还介绍,9月末,货币乘数为4.00,比上年同期高0.29,货币扩张能力较强。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信用社为3.8%,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9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7%,比6月下降0.09个百分点。从利率浮动情况来看,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上升。9月,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11.31%,比6月上升3.39个百分点。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分别为24.57%和64.12%,比6月分别下降0.51个和2.8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