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算师职业前景分析

2014-09-22 17:45:10 字体放大:  

精算师职业前景分析

首先我们估计一下目前中国实际的精算需求人数。先打开中国保监会网站统计信息栏目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61/。在财险保费和人身险保费收入情况的链接里,可以……

首先我们估计一下目前中国实际的精算需求人数。先打开中国保监会网站统计信息栏目http://www.circ.gov.cn/web/site0/tab61/。在财险保费和人身险保费收入情况的链接里,可以很容易找到截至目前(2009年9月)中国境内一共有59家寿险(先把健康险公司和养老金公司都归到寿险公司里)和51家财产险公司开业。先假设这59家寿险公司平均每家需要25个精算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可以在精算部或者产品部或者企划部或者市场部等等全部或者部分需要精算人员的部门工作;这些人员可以是总精算师、部门经理、普通员工等等。同样道理,在各种职能需求下,我们假设51家财险公司平均需要10个精算专业人员。那么这些人一共是59×25+51×10=1985人。再加上咨询公司 四大(德勤、普华、毕马威、安永)+四大(华信惠悦、韬睿、翰威特、美世)一共8家,每家和寿险公司一样需要25个精算人员,这里是25×8=200人。再保公司方面,假设有10家再保公司,每家需要10个精算人员,那么就是10×10=100人。

以上合计1985(保险业)+200(咨询业)+100(再保)=2285人

看到上面计算后,大家可能开始有疑问了,寿险公司平均每家25个精算专业人员和财险公司的10个精算专业人员这两个数目我是怎么假设出来的呢?简单地说,目前中国市场除了保费排名靠前的国寿、平安、太保、泰康和新华这5家巨无霸,其余50几家公司的极大多数的精算人员编制大致在10-15个。按一个典型的中型或中小型寿险公司10-15个的人员构成里,设总精算师一位,下面有一位精算部总经理,然后下面再有1-3位主管分管公司精算(也是财务精算,就是我们常说的评估)和产品精算(主要负责产品市场方面)的具体工作。一般来说财务精算需要的人略少,人数通常是产品精算人员的一半。有些公司小,总精算师可能兼精算部总经理甚至还要兼具体的精算部某项具体工作,人数就更少了。因此25个这个平均值按产品定价的常用语来说是给了很高的margin了。同理,财险公司的10人也是这么估出来的。要知道很多财险公司规模其实非常小,除了一个精算责任人或总精算师和一个做产品的外就没有其他精算人员了。

咨询公司的平均人数也是给了很高的margin,这是因为目前国内也就普华安永华信惠悦韬睿这四家做的较大,其它四家规模其实都较小,而且经历了去年的金融风暴,即使到今年说经济开始恢复,这些公司很多都减少了招人甚至还是继续不招人。这里面还有两家公司已经同意合并,而合并之后的冗员在这些外资公司里通常只有一个解决方法,这是题外话。

再保公司更不用说了,一来中国市场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再保公司,二来再保公司自身是走精英路线,人数需求历来就少,就算有需求也多是要求有多年经验和fellow,三来再保公司自身也在金融风暴里受重创,比如瑞再和慕再去年开始就在国内削减人手和收缩分支机构,相信短期内也不会恢复扩张。

如果各位还没进入精算界的朋友觉得2285人的数字还不够高,不如这6年来媒体一直宣传的5000人(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数字还是03年,想不到这个报道给抄了6年,比如说http://www.exam8.com/jss/SOA/20090514/10454810.html。我一直想不明白现在的记者都不去调查一下就写文章的么?有诚意点至少也应该百度一下吧)。那么我再给个margin把需求一记儿提升到2500人,相当于较2285人的市场突然多了4-5家像国寿平安那么大规模的公司的精算编制需求。

那么实际在国内的精算人员供给有多少呢?

在中精协会网站http://www.e-caa.org.cn/mainAction.do;jsessionid=21A4F89CD06424C5A58C14CC01761159可以找到一行字“截至目前(2008年度),共有839名中国准精算师,141名中国精算师。”再看下SOA网站http://www.soa.org/about/members ... side-canada-us.aspx中国内地一共有163个ASA和213个FSA(顺带看下弹丸之地香港180个ASA和325个FSA,不过人家是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英国精算师考的人相对少,而且因为考试较难,假设Fellow和Associate的人数大约是SOA相应level的五分之一,那就是有30个AIA和40个FIA左右。其它地区的精算师体系暂时忽略。

又因为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是可以豁免考试成为中精的或换取免试达到中准精水平,假设现在141个中精当中有100个人实际是持有双证的,839名中准精当中有200个是持有其它体系的准精证书的,那么中国市场上至少持有1张任意体系准精或精算师证书的人才就有(839+163+30-200)+(141+325+40-100)= 1238人。

虽然现在中国人考试确实非常快,令到证书越来越不值钱(相对来说,其实含金量还是很高的),你不能指望保险公司里面都是精算师或准精算师,不然谁负得起那么多薪水,不然谁来干脏活。所以一般来说一个成熟的精算部普通员工和有证员工的比例是1:1左右,也就是1238×1=1238人,合计得出中国精算从业人数1238+1238等于约2500人。这个数字和我给了margin的精算需求数字差不多。

也就是说中国精算就业市场即使没有饱和也是快溢出来了。所谓中国缺多少名精算师都是瞎话,中国精算师协会和SOA网站统计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

精算是一个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很特殊的行业,从业人数极少,技术性很强,进入门槛很高。想必各位选择精算专业或者参加精算考试的时候,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在精算业工作的人咨询意见,判断多来自于对实务精算一无所知的大学老师或同学或朋友或乏善可陈千篇一律的媒体报导。

首先,大家考精算肯定是为了找一份梦想的“高薪”的精算工作。因为不是想找到一份精算工作,你根本不需要去参加这个无谓的考试。同学们时常会有下面几个常见的问题:

1.有同学说,我不是全为了找精算工作,我只是希望通过参加精算考试提高自己。

我的建议是:这个是非常矛盾的说法,因为即使现在中精教材和考试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有很多很多不合理,全凭兴趣参加这种尚未完善的考试,还不如参加CPA能获得的收获更大。寥寥无几的公司需要精算,但是每一家公司都要财务。而若参加国外的精算考试,如果没有公司补贴,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 如果万一找不到精算工作,也许其它行业需要我的精算知识,比如券商做分析员,银行的风险管理等

我的建议是:即使在国外,几乎所有精算入行的第一份工作大多数都是在保险公司的精算部或者咨询公司的精算业务,等工作了若干年之后才会去参与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更何况那只是国外,目前或是可见的未来中国没有任何迹象在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精算需求职位计算中列出的公司以外的地方需要精算专业,充其量也就一丁点,用的着考精算么,大学时候只要是金融专业就会开设的风险管理专业课或者去买本风险管理的书看看不就够了。

3.精算高薪

我的回答是,对于其它行业来说,确实还可以但并不是最高,中国的金融业里最赚钱的是基金券商,永远轮不到保险精算。即使是在保险公司内,最赚钱的也永远轮不到精算,而是基本法里最高层级的销售经理和投资部。除非你是CA(总精算师),国内寿险公司的行情是年薪50万-300万。当然,对于一般员工,当你有证的时候并且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年收入30万是最普通不过的事。问题是很多人工作5年后还是考不出证来,因为你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复习,那么你的年薪也就在15-20万上不去。同时,大家可能忽略了另外一点,就是付出。精算业是收获和付出极不对称的行业。你需要在大学毕业后还要继续看书考试,每年在加班中还要抽出2-3个月复习,少了时间和同事朋友去K歌打牌旅游,少了时间陪父母和另一半;在中国,95%的精算工作汇聚在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城市的物价水平可能各位在校园内的还不太清楚。现在这两城市到市中心1小时车程内的房价已经达到超过2万元每平,中午20元一个工作餐非常正常。即使你能拿30万元的年薪而你本身又不是上海北京的当地居民也要三思,因为你觉得在这城市剥削完了想逃了,你却逃不了,因为你离开了这里就没有任何你用武的地方。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分,还有柴米油盐。

就是因为精算行业的特殊性,令到这行的就业与其它行业如此的不同。精算工作很苦很忙还要考试,但是相对其它职业来说,尤其是有了4-5年精算工作经验后,收入还算是不错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稳定。基金和券商的朋友要看股市行情吃饭,收入很高但不稳定,而且竞争激烈淘汰率很高。我就几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家公司的精算人员给裁员的或者给炒鱿鱼的,只要你工作认真负责。大家有可能听说过去年开始以安永为首的四大直接或变相裁员,把四大的形象毁的一塌糊涂(但08年度安永居然荣膺中国地区最佳雇主,把颁奖者翰威特的形象和这个奖的含金量也毁的一塌糊涂),但是没有人敢动他们的精算咨询,因为他们的业务还是络绎不绝,他们在去年金融风暴最糟糕的时候也就是冻薪冻结headcount而已。也因为稳定和不差的薪水,很多人进入精算界之后就不再出来。因此本来就需求不大的行业,随着一个个职位不断给人填充并且一直占有不离开,造成市面上给新人的职位越来越少。当一家保险公司每年保费收入有50亿的时候,它精算部可能是10个人,但是当它经过4-5年发展之后年保费达到200亿,它的精算部不可能像销售人员一样按很大比例增长,这时候精算部也就最多发展到12个人这样。每年考精算和新参与考精算的人那么多,精算职位增长又那么缓慢,能不饱和么?

由于有经验的精算职位和入门级精算职位很不一样,为贴合本贴标题我只对入门级职位进行解说。我把竞争入门级职位的同学分个组,这5组同学都有机会进入精算圈子,在精算圈子里我都碰到过:

一、 精算专业学生,精算专业学生必须考精算,不然你白读了

二、 数学统计金融经济保险会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并且参加精算考试

三、 其它专业的学生并且参加精算考试

四、 已经参加工作的了,工作内容和保险或金融相关,也在考精算的同学

五、 已经参加工作的了,工作内容与保险或金融无关,也在考精算的同学

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个人认为第一和第二组优势最大,同时按以下条件判断:

a 是否在精算部里有关系?这个有关系的人是否控制了招人的最后决定权或有很大的影响力?举些例子,关系算很强大的有:公司最大股东公司的高管的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即使她学文科的,一门精算考试都没考过,想来精算部工作;公司高管的好友的儿子今年数学系毕业,想来精算部工作;总精算师当年读书时候的铁哥们的侄子也想来精算部工作;总精算师的大学恩师的现在的爱徒想找工作。不算关系的有:我的师兄师姐很多都是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我们有一面或几面之缘;我在什么讲座或场合,认识了什么在XX公司做精算的大牛,我还有他的qq msn 能聊上几句。实话实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系是最当王道的找工作利器。不得不承认人情世故是社会上最需注意的生存法则,各位离开校园了就会更深刻体会了。每年中国很多本来就不多的精算级入门职位都是这样被解决掉的。

b 是否曾经在精算部实习过。不过提醒各位若有精算实习经验的,万不可在简历或面试上吹的过头,因为面试官对于你是否有吹牛两三句话可以轻易识破,不算太过的吹嘘大家都可以理解,我当年也吹过;但是过分了就不好了。精算圈子很小,面试官很容易打电话去你实习过的单位求证。

c 学校和专业的名气、与精算的相关度、考试通过的门数、在校成绩。在我眼里复旦或北师大数学系参加精算考试和南开读精算的学历都是一样的,所以只要你学校牌子好,只要你是读数学统计相关的,并不需要太在意你是不是精算专业科班出身。如果你学校牌子更是好中之优,你就是读文科,只要你参加了精算考试并且过了相当于北美前4门左右或者一定科目的中精考试,我觉得至少在学历专业这一关我不会轻易把你的简历筛下来。

d 是否有其它金融行业的实习或工作经验,具体的内容如何。

一份我见过最完美的简历是这样的,国内排名前5大学的数学统计类专业本科+研究生(都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完成学业),成绩排名前列,已经过完当时北美的前6门,曾经在某某知名外资公司精算部实习半年,实习鉴定优秀,和实习的公司沟通下来也证明了这一点。我收到这种简历后只有一个担心,要是真发offer给他了,他会不会据了我们的offer或者工作没一阵子就跳槽?

但大牛不是到处有的,不然包括我在内的普通人怎么活。我现在筛选简历的标准是:

无论你属于五组中的哪组同学,只要满足条件a的或条件b的精算实习(实习内容描述可信度高的),无论学校知名度如何,学业如何,绝大部分至少要给面试;

若你是第一组的同学,即使没有条件a说的关系和b的精算实习经历,只要你成绩中等以上,通过了一定数目的精算考试(不用太多,比如不需要一定要考到中准精);

若你是学校牌子好的第二组同学,标准同第一组;

若你是学校牌子一般的第二组同学,就一定要成绩优秀,通过一定科目的精算且最好有精算实习经验或者至少保险公司的实习经验为补充;

若你是学校牌子非常优秀的第三组同学,标准同第一组;

若你是学校牌子很普通的第三组同学还有第四组同学和第五组同学,即使你通过的中精考试再多,我也对是否发面试有很大的保留。我还要从各方面来衡量,比如说是否有保险业或金融业的实习或工作经验。这里考虑因素很多,尤其是对第四组和第五组的同学,由于这个论坛应该以在校学生为主,我就不细说了,但不是说这两组没有机会,只是机会较少。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仅凭通过若干门精算考试而没有其它条件辅助就想进入精算业是很难很难的,它只是你简历上的一个部分,但不是决定性的。

通常来说一个精算入门级职位,至少会收到60-80份简历。如果这个职位没有内定(见条件a),就先根据上面的标准筛掉其中的三分之二,再由老板决定剩下的三分之一里面的10个左右的人获得面试机会,然后通过2-3轮面试决定1-2位同学可以获得offer(一个职位定2个人的原因是,以防正选据掉offer,暂留个后备)。

如果各位幸运获得了面试,一定要记住,你的简历已经过关了,就算你只过了一门精算考试和别的面试竞争者过了准精对我们来说现在都是一样的。面试的时候最最主要的考察的是你的沟通能力、谈吐、品格、团队协作性和处事态度。我们可能问你,你为什么大学成绩不是很好或者考试门数怎么那么少?你要记住我们的注意力不是在你的答案,而是你回答问题的方式。一个面试时候木衲的北大清华毕业的准精数理类研究生和一个普通大学的只过了4-5门考试的但是谈吐得体自信的的本科生,我们一定选后者(当然谈吐得体自信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几乎可以说offer就是他们的了)。我们希望从面试环节中看到我们的新同事是自信上进负责并且充满合作精神。

Ps 顺带回答一个论坛上经常有人问的问题,精算要不要读研究生?

我的意见是只要你本科毕业就找到精算工作,并且立志以精算为终身职业,那就立刻去工作。如果放弃精算工作去读精算研究生,除非是哈佛剑桥给你offer,就算北大复旦南开或者美国英国什么的不是哈佛剑桥这种档次的研究生院,你也不要去。无数我的同行抱怨过,早知道当年不读研了,现在工资还不如当年本科毕业就出来做精算的同学工资高,反正也就起薪和学历挂钩,后面工作年限上去两三年,工资一下子就涨上去了,而且比研究生毕业才工作多得更宝贵更重要的2-3年精算实务经验。再说你现在读研毕业了还不一定能找到精算工作。如果本科找不到精算工作,但思来想去咽不下这口气不想转行仍然立志以精算为终身职业,那就好好读精算研并且祈求研究生毕业能找到精算工作。

到这里我这张帖子算写完了。我的经历告诉我,精算按付出收获比来是说极其不对称的,媒体学校不要再忽悠不明真相的同学。如果真的“执迷不悟”坚持选这条道路,就要秉持两条信念:找到精算工作了,是自己应得的,找不到,不以己悲;同时,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能赚钱的和赚钱更多的活绝不只有精算。希望这个帖子能让更多的人看到,看一下截至到2009年末精算业的现实,不要再让至少6年前就开始流传的文章蛊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