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进一步而言,偿二代建设将给中国保险精算事业带来什么样的新机遇?又赋予了保险精算师什么样的新使命?
陈东升:偿二代开启了保险行业发展的新阶段,促使行业进入全面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时代,在此过程中,精算师作为保险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在保险的资本管理、经营管理等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承接更为重要的新使命。一方面,工作层次将不断提高,从传统的产品定价和负债评估提升到价值评估,从专业技术人员提升到经营管理者。另一方面,工作格局将不断加大,不仅要关注风险和财务状况的变化,还要关注市场和经营的变化;不仅要站在专业技术的角度看问题,还要站在客户、股东、投资者和监管层的角度看问题。
在此过程中,精算师应当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一方面,配合监管机构建立一套科学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对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管理,为公司稳健经营保驾护航。在定价、风险计量、风险管理等方面体现出精算的“中国特色”:
在产品创新方面,我国保险市场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市场上的产品很多,但是同质化现象严重,仍依靠价格竞争来争夺客户和市场。中国精算师不仅要在科学定价上把好关,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保险产品设计的“大脑”,要跟随我国经济深化改革以及城乡居民消费的热点,敏锐地分析和捕捉新的保险需求,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设计出更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创新产品。
在风险管控方面,面对费率改革,保险公司在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的准备尚不充分,粗放经营的经营模型仍存在。“管住后端”即偿付能力监管,精算师应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依托偿二代有效防范风险,加深对于费改产品的成本控制、负债部门与投资部门的协调联动与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认识,推动整个行业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互联网革命” 路阻且长
《当代金融家》:与银行、证券、基金端互联网金融的热火朝天相比,保险业的互联网金融变革也开始逐步发生。而从长期来看,保险业堪称大金融行业的蓝海。您怎么看“互联网革命”将给保险业带来的变化?
陈东升:2013年堪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以及从电商领域蔓延到金融领域,银行业首当其冲,证券、保险也无一幸免。2013年,阿里系互联网金融的“三驾马车”余额宝、支付宝和阿里贷正式布局完毕,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开始在金融领域跑马圈地,一直依赖传统业务模式的金融领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场互联网革命对传统行业之影响,犹如电力之于工业革命,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和企业的经营基础。
其实,互联网保险已颇有历史,而进入2013年,市场为互联网保险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层的涵义以及更多的期待。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互联网保费规模达到291.15亿元,近三年的总体增幅高达810%;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公司逾60家,经营主体数额平均增长率达46%;投保客户达5436.66万人,三年间增长了5倍多。
互联网保险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将传统产品搬到互联网上,而是有区别地针对互联网客户群体开发出新的产品,标志着从以往“产品导向”向“用户和需求导向”的转变
去年下半年,赏月险、“脱光”险、怀孕险、春运险等一批创新的产品首次出现在保险市场,这些吸引眼球的产品将互联网思维表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保险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将传统产品搬到互联网上,而是有区别地针对互联网客户群体开发出新的产品,标志着从以往“产品导向”向“用户和需求导向”的转变。
《当代金融家》:从精算的角度,您对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陈东升:互联网的本质是去中介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化,最终让利消费者,达成共赢。传统渠道的销售成本很高,去中介化能降低成本,增加互联网保险的吸引力,但是,由于保险产品本身的复杂性与互联网产品的特性不符,所以传统渠道不可替代,这将是一个缓慢的产品逐渐互联网化、渠道逐渐互联网化的过程。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各种创新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保险产品定价市场化改革,促进公司提高运营效率。
互联网保险在为保险机构带来海量用户和迅速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今年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几乎成为金融界政协委员提案的共同主题之一,呼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监管真空成为共识。保监会去年年底出台《关于促进人身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是目前业内首部针对互联网保险的规范性文件。
在这个市场化定价改革的大背景下,精算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首先,精算人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从中、后台走向前端市场,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用户,细分保险标的和风险因子,产品的种类和灵活性将呈现异常活跃的状态;其次,精算人员将需要更加细致的分析公司自身经营数据,为产品定价提供决策依据。在市场化定价的大环境下,产品的差异化和公司的差异化都将帮助公司寻找具有优势的市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