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曲生产型转为( )的改革。
A.消费型
B.积累型
C.收入型
D.补偿型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曲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试题点评:这个题真是出的挺偏的。参见教材127页。
26.为应对国际金融包机的严重影响,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实行了( )财政政策。
A.从紧
B.中性
C.稳健
D.积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为了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中央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试题点评:这个题真是出的挺偏的。参见教材126页。即便考生没有在教材上看到过这句话,但是如果结果实际稍加分析也是能得出答案的。
27.在流动性偏好理论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中,将由于收入和支出时间的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称为( )。
A.预防动机
B.投机动机
C.交易动机
D.平衡动机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交易动机,即由于收入和支出的时间不一致,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交易动机的概念。参见教材第131页。
28.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 )。
A.银行活期存款
B.银行定期存款
C.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D.银行储蓄存款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内容。参见教材第133页。
29.商业银行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 )。
A.吸收存款
B.票据贴现
C.发放贷款
D.发行股票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商业银行外来资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从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发行金融债券、从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等,其中又以吸收存款为主。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53页。
30.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 )。
A.保持国家外汇储备的适度增长
B.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C.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证充分就业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参见教材第147页。
31.某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对居民提供汽车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是40%,最长还款期限是5年,这种规定属于( )。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C.间接信用指导
D.直接信用控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消费者信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消费者信用控制的理解。参见教材第148页。
32.商业银行受企业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这体现了商业银行的( )作用。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货币投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受企业委托,为其办理与货币资本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如汇兑、非现金结算等,使银行成为企业的总会计、总出纳,成为社会的总账房。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职能。参见教材第152页。
33.根据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对有效市场的分类,如果公开发表的证券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 )。
A.零效率
B.弱型效率
C.半强型效率
D.强型效率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如果公开发表的证券资料对证券的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影响,则证券市场达到半强型效率。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半强型效率的概念。参见教材第156页。
34.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发生危机国家的汇率政策的共同特点是( )。
A.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B.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C.实行盯住汇率制度
D.实行货币局确定汇率制度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共同特点是盯住汇率制度。
试题点评:参见教材第1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