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知识总结

2013-05-20 17:26:37 字体放大:  

摘要:为了让广大考生们取得优异的成绩,威廉希尔app 经济师频道,为您收集有关经验,以下是频道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3、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4、支出法: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①消费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

用消费品和各种服务的支出。不包括居民建造住宅的支出。②固定投资支出用于投资的物品属于最终产品,

而不是中间产品。分为居民住宅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③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④净出

口,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5、用支出法计算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支出法

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内

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其中,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6、收入法——也称要素成本法。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主要是指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

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的收入。①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

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②非生产要素收入包括:一类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另一类是资本折旧。

7、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在我

国的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

后的余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8、国民总收入(GNI):即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指一个

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国内生产总值以地域范围作为统计

标准;而国民生产总值以人口作为统计标准。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民总收入是个收入概

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个生产概念。

9、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设备折旧

10、国民收入(NI),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

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NI=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或

NI=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资本设备折旧、间接税和企业转

移支付属于非生产要素收入。

11、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1)无法反映全部经济活动,例如地下、个体、非市场经济活动。(2)无法全面反映社会福利的变动。第一,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生态破坏带来的

不利影响。第二,不能反映闲暇增多给人们带来的福利。

12、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中,假设一个社会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

业两个部门,没有政府部门和进出口部门,所以就没有企业间接税等税收项目,也没有政府购买和进出口

贸易。为了分析简便起见,先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国民收

入。1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支出,即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GDP=Y=C+I。2从收入的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

值等于国民总收入,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剩余的一部分用来进行储蓄,用字母S表示。GDP=Y=C+储蓄S。由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这两种角度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该相等。GDP=C+I=Y=C+S,即C+I=C+S,得到I=S,即得到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

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定义得出的。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13、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在两部门经济的基础上加上政府部门的活动,就构成了三部门经济。政府支出主要包括政府购买G和转移支付T。1从支出角度来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GDP=Y=C+I+G。2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仍是所有要素所得的收入之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要有一部分用来交纳税金。但是,居民企业一方面交纳税金,另一方面又获得政府给予的转移支付,政府的净收入就要去掉这部分支出,即总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那部分收入。政府净收入T=政府的全部税收收入TO-政府转移支付TR。公式I=S+(T-G),也就表示了整个社会的储(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和整个社会的投资的恒等关系。

14、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就是在三部门经济中引入一个国外部门。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即GDP=C+I+G+(X-M),I=S+(T-G)+(M-X)就是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系。

15、边际消费倾向(MPC)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提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16、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这时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列方程表示:,α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17、储蓄函数: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

称为储蓄函数。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消费

函数和储蓄函数中主要一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

18、投资:投资是购置物质资本的活动,即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投资。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19、决定投资的因素:实际利率、预期收益和投资风险等。投资函数I=I(r)=e-dr其中e表示自主投资,-dr表示引致投资。

20△I,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引起过敏收入增加量并不仅限于这笔投资。假定社会边际消费倾向β=0.8,则△Y(1+β+β2+……+βn)△I,△Y=△I 1/1-β=△I 1/s,这里乘数K=1/s,s为编辑储蓄倾向。投资乘数:乘数原理及时增加一笔投资

查看更多点击:职业资格 > 财经类考试 > 经济师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