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生产和成本理论(3)

2011-06-14 18:36:02 来源:威廉希尔app 字体放大:  

第三节 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一)、成本的含义

  1、成本:

  成本又称为生产费用,是生产过程中企业对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也可以说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支付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

  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丧失的最高收入)

  3、显成本与隐成本

  显成本―――企业购买或租用生产要素所实际支付的货币支出。

  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并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自己拥有并使用的资源的成本,它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是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来支付和计算。

  4、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5、经济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总收益-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又称为超额利润

  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是指企业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作为隐成本的一部分计入成本的。

  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例题6】假定某一店主每年花费40000元的资金租赁房屋开花店,年终该店主从销售中所获毛利(扣掉了一些直接费用,不包含房屋租赁费)为50000元。该店主赚了多少钱?

  【分析】

  (1)从显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赚了10000元(50000-40000);

  (2)从隐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可能一点也没赚。假定市场利率为10%,该店主从事其他职业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是20000元(正常利润),则该店主的隐成本是24000元(20000+40000×10%)。厂商的机会成本和间接成本是64000元(24000+40000)。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该店主不仅没有赚钱,反而赔了钱。

  我们也可以说该店主获得的会计利润10000元,但是获得的经济利润是负的14000元(50000—64000)。

  【例题7---07年单选】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  )。

  A.最高收入

  B.最低收入

  C.平均收入

  D.超额收入

  答案:A

  解析:考核机会成本的概念。注意:机会成本是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题8---课后题第6题】关于成本和利润的正确表述是( )

  A.企业所有的显成本和隐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总成本

  B.在成本下降时利润一定是增加的

  C.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就是最大的经济利润

  D.企业所追求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正常利润

  E.经济利润中包括正常利润

  答案:AC

  解析:如果隐成本下降,正常利润可能下降。所以B错误;企业所追究的最大利润指的是最大的经济利润,即超额利润,C正确,D错误;经济利润不包括正常利润。E错误。

(二)成本函数
  1.成本函数的含义和类型

  成本函数就是表示企业总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的公式。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1)短期成本函数可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C=b+f(q) ,其中b―――――固定成本

  f(q)―――变动成本

  C-----------总成本

  (2)长期成本函数没有固定成本(从长期看一切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C=f(q)

  注意:

  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例题9--课后题第4题】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有(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边际成本   

  D.隐成本

  答案:A

  2.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1)短期总成本TC =总固定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可变成本是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部分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以及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例题10—2008年多选】固定成本包括的项目有( )

  A.厂房和设备折旧

  B.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

  C.原材料费用

  D.燃料和动力费用

  E.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

  答案:AB

  (2)平均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是生产每一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所得之商,即

  ATC=TC/Q

  =TFC/Q+TVC/Q

  TFC/Q―――平均固定成本

  TVC/Q―――平均可变成本

  (3)边际成本―――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MC―――――边际成本

  △ TC--------增加的总成本

  △ Q---------增加的产量

  注意:边际成本是产量变动引起的可变成本的变动(因为短期内固定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成本曲线

  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横轴为产量,纵轴为成本

  上述图形注意: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一条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注意:

  (1)平均总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在M点后,平均总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开始时产量的增加和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呈现降低趋势,但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又呈现上升趋势)。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短期内固定成本不变,产量增加,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就减少,其变动规律是开始降低幅度大,以后降低幅度越来越小)。

  (4)边际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达到最低点后,便随产量的增加迅速上升,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M’之前,AVC下降,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例题12】当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正好相等时,( )处于最低点

  A.边际成本  

  B.平均可变成本

  C.平均总成本  

  D.平均固定成本

  答案:C

  【例题13】下列关于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B.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此时MC=AVC

  C.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总成本曲线最低点最早出现且低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答案:BE

  解析: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当MC=ATC,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