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及相关概念
生产是将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产出:有形的物质产出;无形的服务产出。如粮食、纺织品、钢铁、机器、理发、旅行服务、医疗等等。
无论生产什么都必须有要素投入,即生产要素是生产社会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手段。投入要素广义上被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种划分仅仅是便于经济分析,并不表示特殊资源的无数各式各样的种类。如劳动包括职员、工人、会计、教师、工程师、医生、科学家以及各种特殊专业人员和特殊技能工人等等。
在要素投入中特别重要的是企业家才能,即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家对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生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在现代经济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是可以替代的。
投入: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产出期间内,要素投入数量不发生变化,则该要素被称为不变投入。即要素数量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投入是不变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等。如果在所考察的生产时间内,要素数量可以变化,即要素数量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的投入是可变投入。如原料、劳动等。
长期内,都是可变的,短期内,有的投入是不变的,比如厂房。
(二)生产函数
考试内容:生产函数的含义及主要形式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分析的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技术一定。如果技术变化,生产函数也会变化。
(三)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考试内容:一种要素的生产函数的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假定只有资本一种不变投入要素(也可以假定劳动为不变投入),厂商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只能生产一种产品,厂商投入的变动要素只有劳动。短期生产函数可写成:
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可变要素投入L与一定量不变要素投入相结合所生产的最大产量叫总产量;一定技术条件下,平均每个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叫平均产量(用AP表示);一定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总产量变动,被称为劳动的边际产量(MP)。
3、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
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边际产量是总产量对劳动量的一阶导数,也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从几何意义上讲,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因此,在劳动的投入逐渐增加到3个单位以前,总产量以递增速度上升,相应地,边际产量曲线是上升的,表示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总产量的增量是递增的。在劳动的投人为3单位时,边际产量最大,相应的,在总产量曲线上切线斜率最大,即A点也是总产量增加速度由递增转为递减的拐点。当劳动的投入从3个单位增加到第8个单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速率上升,此时边际产量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增加劳动虽然能增加总产量但总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在劳动的投入量为8单位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此时边际产量为0。此时若再继续增加劳动投入,总产量将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这时总产量曲线向下倾斜,表明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边际产量曲线延伸到横轴以下。
(1)边际产量曲线的图形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