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复习指导: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2012-08-22 15:27:00 字体放大:  

 

威廉希尔app 为为大家整理收集了,2012年山东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复习指导: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

1.绝对优势理论(熟悉)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导致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这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而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结果是可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产出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掌握)

大卫·李嘉图在19世纪初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因素是两个国家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绝对生产成本。只要两国之间存在生产成本上的差异,即使其中一方处于完全的劣势地位,国际贸易仍会发生,而且贸易会使双方获得收益。

英国劳动投入

葡萄牙劳动投入

100

90

呢绒

100

60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都处于劣势地位,而葡萄牙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按照绝对优势理论,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可能发生。但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虽然英国在酒和呢绒的生产技术上都处于劣势,但在酒生产上的差距小一些,即在酒上具有相对优势,英国可以生产酒,而由葡萄牙生产呢绒,并进行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理:如果每个国家都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开始从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别来解释各国生产成本和价格的不同,重新分析国际贸易的基础,这就是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的资源条件不同,也就是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根据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如中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4)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当代贸易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提出

大规模的生产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各国利用规模经济来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产品的流动,这样才能实现国际分工的规模效益,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的基础。

例题:

1.(2007、2008年)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绝对优势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E.外贸依存理论

『正确答案』ABCD

2.(2008年)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充分利用本国充实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结论依据的是()理论。

A.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

B.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C.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

D.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

『正确答案』C

以上是,2012年山东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考试复习指导: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