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记忆要点: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第十五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1.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货币需求是有效需求、经济需求、客观需求、派生需求。
2.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3.传统货币数量学说: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4.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交易方程式”,MV=PT。M为货币、V为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代表商品和劳务交易量……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5.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提出的剑桥方程式: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持现金来表示的,它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
6.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基本观点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7.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即人们基于货币的流动性持有货币。
8.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是由三个动机决定的: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因此凯恩斯把货币需求分为两部分:前两项构成交易性需求,L1= L1(Y);后一项是投机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L2= L2(i)。若用L表示货币需求则有L= L1(Y)+ L2(i)。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时,货币需求就会无限增大。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产生“流动性陷阱”。
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
10.现代货币数量说——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因素有四个:①财富总额,弗里德曼提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并认为“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②财富构成——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③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越高,持有货币的数量就越少。④其他因素。
M/P=f(Yp;W;im,ib,ie;1/p·dp/dt;μ)
1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而言的,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
12.货币供给分析包括:(1)货币供给的机制——货币创造过程;(2)货币供给的决定——分析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因素
货币供应量指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资产数量,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货币供应量在数量上等于流通中的货币量。
13.一般依据资产的流动性,即各种货币资产转化为通货或者现实购买力的能力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我国目前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
M0=流通中现金(人民币现钞)
M1= M0+银行活期存款
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M1和M2都是研究宏观经济调控问题的主要变量
14.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和存款两个部分。其中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15.中央银行的信用创造货币机制:中央银行存在着不断补充信贷资金的需要,又无从获得新的信贷资金来源。于是中央银行只能利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16.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
17.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派生存款机制: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18.中央银行放出的每笔信用并不能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创造派生存款。一般来说,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要受到这样三类因素的制约:(1)受到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要受到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要受到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等限制。
19.“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货币结构比率之和的倒数,用“k”表示。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
此处删除了2008年的货币供给理论
20.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的结果。货币均衡即货币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21.货币均衡具有如下特征:(1)货币均衡是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非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数量上的完全相等。(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3)现代经济中的货币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22.货币失衡主要有两大类型:总量性货币失衡和结构性货币失衡。
23.总量性货币失衡有两种情况: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或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
24.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原因:财政赤字、扩张性货币政策等。
25.结构性货币失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时更多地注意总量性失衡。
删除了2008年货币运动过程中的内在均衡机制
26.流通界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研究货币均衡问题,不仅要涉及到货币的自身均衡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货币的均衡水平及由此而决定的流通界的货币数量与宏观经济方面其他变量的综合平衡问题。
27.在宏观经济方面,总的要求是达到或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供求均衡要求我们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要保证国民经济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协调发展,就必须使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互配合。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
28.(新增)在一般的情况下,产品的价格不会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下跌。物价自然上涨现象的成因:剪刀差;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29.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剔除通货膨胀等非正常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物价水平自然上升的倾向。若将物价自然上升因素考虑进去,则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即:ΔM1=(Y′+P′)M0 ,或者M′=Y′+P′上式反映了货币的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
29.通货膨胀是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各种定义的共同点:一是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二是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通用定义:在价值符号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30.按成因划分的四种通货膨胀类型: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特点:自发性——即支出的增长是独立的,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增长无关;诱发性——成本的增长导致工资及其他收入的增长;支持性——政府为阻止失业率上升而增加支出,或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工会推动的“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和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3)输入型通货膨胀
(4)结构型通货膨胀
31.按表现形式划分的两种通货膨胀类型
(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性通货膨胀。
(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性通货膨胀。表现为人们普遍持币待购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32.通货膨胀的原因:1).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2).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3.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32. (新增)通货膨胀的治理:包括紧缩的需求政策(包括紧缩财政、紧缩货币)和积极的供给政策。
33.紧缩性财政政策:①减少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削减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②增加税收;③发行公债。
34.紧缩性货币政策: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②提高再贴现率;③公开市场业务。在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公开市场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售有价证券。
35.积极的供给政策:供给学派倡导,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积极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增加供给来治理通货膨胀。其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