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定于10月27、28日举行,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威廉希尔app 特搜集整理了银行从业资格考试《公司信贷》的辅导资料,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区域风险分析
区域风险是指受特定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资产遭受的违约风险。一般来说,区域风险的分析既包括银行自身风险内控管理水平等内部因素,又包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分析
分析一个特定区域的风险,关键要判断其信贷资金的安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何种信贷结构最妥当,及风险成本收益能否匹配等。要知道,银行内部管理对信贷资金的安全很重要,常用的度量指标包括:信贷资产质量(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
(1)信贷资产质量(安全性)。区域信贷质量是反映区域内风险状况的重要指标,区域信贷质量越高,对应的信贷风险越小。信贷质量可以用如下几个指标来评价,见下表。
信贷质量指标
指 标 相关说明
信贷资产相对不良率
评价目标区域信贷资产质量水平在银行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指标大于1时表明风险高于一般水平
信贷平均损失比率
评价目标区域全部信贷资产的损失情况,指标越大,风险越高
信贷余额扩张系数
评价目标区域因区域信贷投放速度过快而产生的扩张性风险,指标小于0或大于1表明风险可能上升
不良率变幅
评价目标区域信贷资产质量和区域风险变化的趋势,指标为正,说明资产质量下降,区域风险上升
利息实收率
评价目标区域信贷资产的收益实现情况
加权平均期限
评价目标区域信贷资产的期限结构
(2)盈利性。盈利性指利用科学的方法管理信贷以确保信贷资金的投入带来收益,它是银行内控能力的最终体现。衡量银行盈利有两个指标,见下表。
盈利指标
指标 相关说明
总资产收益率
反映目标区域总体的盈利能力
贷款实际收益率
反映信贷业务的价值创造能力
(3)流动性。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资产的流动性;②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适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
衡量区域流动性的三个指标为:流动比率、存量存贷比率和增量存贷比率。
当银行的流动性面临不确定性时,便产生了流动性风险。对于特定区域而言,过低过高的流动性均意味着流动性风险的上升;过高的流动性意味着资金利用效率不足,过低的流动性意味着资金周转不畅或出现信贷资金固化。
2.外部因素分析
(1)区域政府行为和政府信用分析。在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地方政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地方政府信用会对区域内的整体信用状况产生影响。所以,银行在进行信贷分析时,要关注区域政府行为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及其信用状况。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准。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GDP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劳动生产率、资金利润率和城市化水平等。
(3)区域经济政策分析。一般来说,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地区,投资项目会比较多,各种配套措施也比较全面,信贷风险相对较低。但一个区域持续发展也不能只靠中央政府的支持,银行在分析时,还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及规划等。
(4)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潜力;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起初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包括农业和轻纺工业等;继而进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其主导产业包括电力、钢铁和机械制造;最后进入现代化和工业化阶段,其主导产业有汽车、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主导产业的分析对信贷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5)区域市场化程度和法制框架分析。区域市场化程度主要指区域内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程度。
一般来说,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投资环境比较好,信贷风险比较低。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区域内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法制相对健全的地区,信贷风险相对较低。
(6)区域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指自然界提供给人类各种形式的物质资料,分为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两类,前者包括矿产、土地、水与生物资源等;后者主要有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生态环境条件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比较丰富;中西部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沿海和南方沿江城市则享有航运便利的优势。交通便利或接近原料产地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