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第五章第三节考点

2012-05-11 16:56:48 字体放大:  

5.3.2 风险评估要素、原则和方法

1.风险评估要素

一是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内部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收集是商业银行对内部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形成的损失信息记录、汇总、分析的过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的收集要遵循客观性、全面性、动态性、标准化的原则。

客观性

全面性

动态性

标准化

(1)损失数据收集的内容

①总损失数额信息;

②损失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单位信息;

③总损失中收回部分信息;

④损失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的描述信息(描述信息的详细程度应与总损失规模相称)。

(2)损失数据收集的流程

(3)损失数据收集的步骤

二是外部数据。由于那些可能危及商业银行安全的低频率、高损失事件是很稀少的,所以,必须利用相关的外部数据(无论是公开数据还是行业整合数据)来解决多数商业银行评估操作风险时因内部损失数据有限、样本数过少而导致统计结果失真的问题。

使用外部数据必须配合采用专家的情景分析,求出严重风险事件下的风险暴露。

三是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因素。

为了满足监管资本的要求,商业银行在风险计量框架中使用这些因素时,须符合以下标准;

①要将每一个因素调整为有意义的风险要素,应基于实际经验,并征求专家对相关业务领域的意见。

②在风险评估中,商业银行对这些因素变动的敏感度和不同因素相对权重的设定必须合理。

③该框架及各种实施情况,包括针对实际评估作出调整的理由,都应当有文件支持,并接受商业银行内部和监管当局的独立审查。

2.风险评估原则

由表及里原则。具体可以划分为:非流程风险、流程环节风险和控制派生风险。

自上而下原则。

从已知到未知原则。

3.风险评估方法

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评估法、损失事件数据方法和流程图等。其中,运用最广泛、方法最成熟的自我评估法被称为操作管理的三大基础管理工具之一。

(1)自我评估法的原则

自我评估法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全员风险识别,识别出全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从损失金额和发生概率两个角度来评估风险大小。

自我评估的主要目标是鼓励各级机构承担责任及主动对操作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

(2)自我评估的作用

(3)自我评估的工具和方法

(4)自我评估的工作流程

第一阶段:全员风险识别与报告。

第二阶段:作业流程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作业流程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是进行控制措施识别与评估的基础和前提。

第三阶段:控制活动识别与评估。

第四阶段:制定与实施控制优化方案。自我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控制措施,解决没有控制、控制不足以及控制过度问题。

第五阶段:报告自我评估工作和日常监控。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