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 国家风险主权评级
国际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政府未能履行其债务所导致的风险(主权风险),也包括主权国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债务人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对国家风险的计量可以通过主权评级来实现。
主权评级指各国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对外偿付义务的能力和意愿的测试与排名。目前,比较通用的主权评级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坎托和帕克(Cantor & Packer,1996)提出的,CP模型回归了标准普尔和穆迪赋予的主权风险评级,利用49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测量出主权风险评级中作为决定因素的8个变量:
① 人均收入:人均GNP(千美元)。
② GDP增长:年均实际GDP增长(%)。
③ 通货膨胀:年均消费价格通胀率(%)。
④ 财政平衡:相对于GDP的中央财政年均盈余(%)。
⑤ 外部平衡:相对于GDP的资本项目年均顺差(%)。
⑥ 外债:相对于出口的外币债务(%)。
⑦ 经济发展指标:IMF的工业化国家分类(1=工业化;0=非工业化)。
⑧ 违约史指标:1970年以来的外币债务违约(1=违约;0=未违约)。
朱特勒和麦卡锡(Juttner & McCarthy,2000)对上述CP模型适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评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增加了下述5个变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对CP模型进行了扩展:
⑨ 利差变量:某国和美国相同期限的政府债务之间的利率差。
⑩ 金融部门潜在问题资产占GDP的百分比。
金融系统因政府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与GDP之比。
私人部门信贷增长的变化率(用对GDP的百分率表示)。
实际汇率变量(用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基点)。
与其他信用风险评级/评分相比,主权风险评级需要更多的经验判断,与其说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蕴含着不可预见性的艺术。
更多内容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