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 > 专题

考研还是工作?--职场成功人士教你抉择

2010-11-24 12:59:51 字体放大: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高考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往往被喻为中国学生人生中意义最重大的两次考试。如上述案例中的小常同学,高考时,对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不明确的,不知道自己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对社会的了解也很有限,因此这个阶段很难形成明确清晰的职业规划,高考志愿的选择也往往由家长代劳。但是,经过四年的本科专业学习,甚至还有几年的工作实践经历,在对自己以及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后,很多学生往往能够自主地对考研的专业和学校进行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小常的苦恼就在于选择考研的专业时过多参考了家人和朋友的意见,而忽略了聆听自己的心声,明明了解自我对专业的态度、需求以及个人的性格特点,却不能坚持内心的需要。尽管他学的专业比较热门,但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无法释放出自己所有的潜力,甚至还有可能是一事无成。假若小常在面临抉择时,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或许会是另一种结局。因为,只有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性格特征,不同倾向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模式,其潜在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大不相同。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我们要分析考研和就业两大发展方向是否与自我认知相匹配。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职业规划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要做到“人职匹配”。如果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正好需要使用自己所偏好的性格和行为倾向,那我们就更容易得心应手、轻松愉快、富有成就;反之则会不适应、困难重重,给个人的发展和组织造成影响。在现今的职场中,因“性格与职业”的选择发生错位而导致职业失败,已逐渐成为职场人士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问题。从心理学的意义上看,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从人的职业发展来看,性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度,却很可能决定了事业的成功与否。例如像小常这样外向、喜好社交的性格,可能更擅长从事那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倾向于在组织或团队中充当沟通和协调的角色;而内向、喜欢研究的性格,可能更擅长对科学或文化知识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工作,倾向于用理性和分析来处理问题。怎样才能让你的“个性”成为职业发展的导航者,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评估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以及了解“性格与职业定位”之间的关联性,并进行准确而有效的职业定位。

Google(谷歌)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说,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考研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我选择什么专业?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是不是充满兴趣?我是否能够胜任这个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我要以此专业作为终身职业发展的方向吗?就业前,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选择什么职业?我为什么选择这个职业?我对这个职业是不是充满了激情?我是否能够胜任这类工作并不断地为之而努力?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请你要慎重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对象所产生的积极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不仅对人们正在从事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还为将来可能开展的事情、活动、项目或工作做好积极的准备。如果我们选择汉语言文字学这个专业作为考研的专业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容易考取或者容易就业等外在的吸引力,更是因为自己内心对这个专业的喜好和兴趣,那么我们就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也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效果;如果我们选择在生物制药企业担任研发人员,不仅仅是因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更是因为喜好研发工作的挑战性和创新性,那么我们才能忍耐一次次失败再失败的寂寞和枯燥。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对某个职业和专业领域感兴趣,并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胜任时,我们才能学会享受学习、享受工作、享受成功。

(三)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充分了解

读研之前,张玲玲有一份旁人看来很羡慕的工作——事业编制的市政府文化局工作人员。因为一直无法落实公务员编制,33岁的她总是对身份和待遇被区别对待而感到忿忿不平,于是一气之下决定辞职考研。由于本科毕业后英语落下很多,为了确保考研的顺利和成功,她选择了报考人数较少的中共党史专业,并如愿地被录取为公费生。此前她从导师和师兄师姐的口中了解到,这个专业最理想的工作是进高校、市委党校或社科类研究所,此外一些政府政策研究机构以及历史纪念馆之类的单位也有一定的需求,

但随着这两年专业人才的逐步饱和以及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张玲玲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似乎难度越来越大。可是,如果不找专业对口的岗位,除了求职竞争时没有专业优势,自己也觉得浪费了读研这三年的光阴和专业研究方面的努力。想想毕业时自己在性别和年龄上都不占优势,张玲玲真的后悔不该意气用事。

从考研的角度看,社会需求情况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往往对考生的职业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些社会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往往会使考生趋之若鹜,成为所谓的热门专业;那些社会需求量小、就业前景不够好的专业,会引起考生对“毕业意味着失业”的担忧,所以门可罗雀,成为所谓的冷门专业。张玲玲所就读的专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和改革开放初期、中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专业,但是近年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招,以及传统岗位的饱和甚至减少,就业面趋窄,就业难度增加。加之张玲玲在报考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其对就业难度的心理承受力自然也就相对较差了。

但另一方面,冷门专业和热门专业之间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一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目前的社会认可度较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因此很可能出现三年前报考时门庭若市,三年后毕业时无人问津的巨大反差。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对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做适当的了解和评估,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目前的社会需求是否平衡,评估未来的专业需求状况。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待遇高且职位需求量大,但近年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恶化,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出现明显“缩水”。反而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或者新兴专业,如信用管理、资产评估、物流管理、房地产评估等专业,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

从就业的角度看,社会需求不仅仅包括社会和经济体系对各个专业的需求情况,还涵盖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不同的职业或岗位有不同的专业素养要求,同样是招聘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高校外语教师和外企老总助理这两个岗位对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显然都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同的职业或岗位对毕业生职业修养的要求也迥异,同样是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从事技术工作往往要求具备认真、严谨、创新的特质,强调团队精神,但如果从事市场推广工作,则可能更注重其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我们只有在认识自我、找准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关注人才市场的走势和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市场的匹配,才能制订合理的职业规划方案。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因此某类职业的发展前景不仅仅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间接相关,还和这类职业与社会需求的供需情况直接相关。例如,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所有者需要将产品的销售及服务进行专业分类和划分,因此有了一级代理商和二级代理商之类的区别。同时,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还促生了许多新兴行业,我们只有保持关注社会需求的高度敏感性,才能及时把握机会。像会展策划师这一新兴职业,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迅速扩展而应运而生的,它的工作范畴涵盖了会展项目的市场调研,进行项目立项、招商、招展、预算与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项目销售以及现场运营管理等,是一个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行业。像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乃至衍生出的做布景的美术设计,做文案的中文、新闻,做广告、搞招商的广告学等专业的人士,都有可能凭着悟性和整合能力分一杯羹。

(四)保持坚持不懈的恒心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对兄弟的家住在八十层楼,一次他们外出回来,一人背着一大包行李回家,却发现大楼停电了。兄弟俩决定一起爬楼梯上去。可是到了二十楼的时候,他们已经气喘吁吁了,再爬了十层楼,他们觉得包实在太重了,于是决定先把行李放在三十楼,第二天再下来拿。可是当他们努力了很久,终于走到家门口时,却发现原来家门的钥匙留在行李包中。

细细思量这个故事,我们能从中明白许多关于人生和职业规划的道理。我们在二十岁以前一直活在家人的期望和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在二十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脱离了长辈的规划,怀着满腔的热血,准备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很快便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人在困难、压力和挫折面前选择了放弃,等到了八十岁快要死掉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还没完成……原来,二十岁的梦想还没有完成。无论考研还是就业,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坚持不懈的恒心,因为任何一条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途中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不能顺利地实施职业规划,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做到坚持。有些人在考研的最后攻坚阶段,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专业没有把握,就贸然放弃了考试,结果可能造成终身遗憾;有些人在工作初期因为受到一些小挫折、小委屈,就认为工作不适合自己,这样反反复复地换了好几份工作,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梦想离成功往往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坚持。如果奥运会的开幕式只有一个完美的设想,而没有不断完善的设计方案,没有导演团队和千万演职人员的共度难关,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向世界呈现一幅最美的画卷。美国的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斯曾经提出过一个成功的万能公式:成功=明确目标+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我们要想成功,除了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计划之外,坚持是最终的一个关键因素。

考研还是就业,这也许是一个很让人为难的选择,但只要我们拥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具备认识自我和认识社会的慧眼,同时加上永不懈怠的努力,任何困难相信都能迎刃而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的诗句很生动地描绘了职业规划的意境,我们只有站在职业规划的高度,才有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更多信息:威廉希尔app 考研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