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研究生院校库 > 北京大学 > 院校专业

北京大学专业介绍:核技术及应用专业

编辑:sx_peip

2013-08-20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是物理学院的四个一级学科之一,目前设有一个二级学科-核技术及应用(可增设其它二级学科),其前身可追溯至1955年成立的我国培养核科学与核技术人才的第一个基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后更名为技术物理系。几十年来,核技术与应用学科作为技术物理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五千多名高级人才,在历届毕业生中共产生了11位两院院士。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1988年作为“核物理与核技术”学科的一部分被评为高等学校第一批重点学科,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和2007年核技术及应用均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核技术及应用是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依托于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研究所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8000余万元,年均科研经费约1000万元。研究所现有固定研究人员约50人,其中在职教授9人,副教授14名。

  北京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拥有包括2×6MV串列静电加速器、4.5MV静电加速器和14C专用加速器质谱计等在内的一批大型开放科研设备,正在建设基于射频超导加速器的自由电子激光研究平台和基于RFQ加速器的中子照相研究平台,以及多功能离子束应用系统等。除此之外,本专业还拥有先进的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离子束生物实验室、离子束材料实验室、医学影像实验室和离子源实验室等。

  目前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1.粒子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新型加速结构、加速器基础物理与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射频超导加速技术、强流质子与重离子RFQ加速技术、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和加速器束流动力学研究等。同时发展以加速器为基础的相关技术,主要有自由电子激光(FEL)、THz波技术和基于RFQ加速器的中子照相技术等。
  本方向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目前承担着国家“973”、“863”、军口“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防基础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近年来取得的重要成果有: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射频四极场(RFQ)重离子加速器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用RFQ加速器对正负离子束同时加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分离作用RFQ加速结构;自主研制了各种类型的实用型射频超导加速腔,加速梯度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主设计研制了具有创新结构的射频超导光阴极注入器,受到国际同行的普遍关注;提出了一种激光加速离子的新机制,受到国际上激光加速领域的高度重视。

  2.基于加速器的核技术及应用
  本研究方向的重点是面向先进核能系统的材料实验与理论研究、面向放疗及低剂量辐射危害性的辐射生物物理研究、载能粒子束辅助制备纳米结构及其应用研究、加速器质谱(AMS)技术与应用,中子物理与中子应用技术。
  本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着多项与国家安全和能源密切相关的“973”及军口“86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防基础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 本研究方向近年来建成了国内第一台能进行高精度14C测量的AMS,并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重点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环境科学应用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在植物系统中存在辐射损伤旁效应的间接作用;国际上首先制备出通过生物分子构像变化实现开关的人工离子通道等。相关工作被分别被《Nature》等评为“研究亮点”;评价、测量了大量国防所需要的核数据等。

  3.医学物理与医学影像学
  本研究方向重点研究与核科学相关的医学物理与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图像分析处理技术和射线治疗技术,正在承担着国家“973”课题等重大科研项目。近年来提出了设计超导MRI主磁体和多种射频线圈的新方法和0.5T永磁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设计方案,发展了非均匀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了核医学分子功能代谢成像技术的研究。最近,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高家红教授加盟本研究方向,将对本方向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招收新生的研究生导师及其研究方向如下:


姓名性别职称研究方向1研究方向2联系方式博导/硕导备注
陈佳洱教授加速器物理及技术 62755495
chenje@pku.edu.cn
博导院士
高家红教授医学物理 jgao@radiology.bsd.uchicago.edu博导千人计划
刘克新教授加速器物理、技术及应用 62758528
kxliu@pku.edu.cn
博导 
王宇钢教授离子束物理及在材料、纳米科学中的应用辐射生物物理62755406
ygwang@pku.edu.cn
博导 
鲁向阳正高工超导加速器物理与关键技术射频超导材料与表面处理62767161
xylu@pku.edu.cn
博导 
陆元荣正高工强流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62751881
yrlu@pku.edu.cn
博导 
颜学庆副教授加速器物理与技术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62751881
xqyan@pku.edu.cn
博导 
赵子强副教授离子束物理及在材料、纳米科学中的应用聚变堆第一壁材料研究62755363
zqzhao@pku.edu.cn
博导 
薛建明副教授离子束物理及在材料、纳米科学中的应用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研究62758494
jmxue@pku.edu.cn
博导 
彭士香副教授离子源物理与技术束流输运动力学62760060
sxpeng@pku.edu.cn
博导 
黄斐增副教授放疗物理与技术 62756669
huangfz@pku.edu.cn
硕导 
谢大弢副教授超导薄膜技术 62767161
xdt@pku.edu.cn
硕导 
杨丽敏副教授THz波技术及应用 62755408
yanglm@pku.edu.cn
硕导 
郝建奎副教授超导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62767160
jkhao@pku.edu.cn
硕导 
颜 莎高工离子束物理及在材料、纳米科学中的应用聚变堆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研究62751879
syan@pku.edu.cn
硕导 
全胜文高工超导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62767160
qsw@pku.edu.cn
硕导 
曹文田高工医学影像物理与技术 62756073
cao@pku.edu.cn
硕导 
朱昆高工强流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62755023
zhukun@pku.edu.cn
硕导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大学核技术及应用专业,更多关于2014年考研信息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北京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