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xd
2013-10-29
距离考研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即将报考广西大学的考研朋友回顾编辑了“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简介”的信息,希望可以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创立于1938年7月,前身为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畜牧兽医系随广西农学院独立建制,分设畜牧、兽医两个专业,1977年增设水产养殖专业,至1995年共有畜牧、兽医、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动物药学、野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畜牧兽医、畜禽生产教育等10个专业。1997年原广西大学与广西农业大学两校合并,成立新广西大学,畜牧兽医系更名为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实行宽口径人才培养,目前把专业调整为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3个本科专业。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恢复高考后首批获得硕士培养单位之一。1998年获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1个博士学位点;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和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5个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养殖方向和兽医专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列为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为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有博士研究生24人,硕士研究生213人,本科生987人。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锐意进取、学科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雄厚师资力量和学术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124名,其中教授16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26人,副研究员、高级畜牧师、高级实验师共14人,讲师21人,畜牧师、工程师、实验师共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名,硕士学位者3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1人。
学院部分实验室设备条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学院下设水产动物学、兽医基础学、预防兽医学、动物生产学、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和兽医临床学6个实验室;有动物繁殖研究所、养禽与禽病研究所、动物疫病防治研究所、饲料研究所4个研究所;有牧试站、水产站和动物医院等校内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基地和24个校外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开展积极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师资,促进教学质量提高。2000年以来,共获教学成果奖13个,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个,省部级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校级一、二等奖各1个。1982年以来,有近40人先后到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泰国、丹麦等国留学、进修和进行合作科研 。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国家八五计划开始,学院承担着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牛体外授精技术与开发,研究成功世界首例完全体外化胚胎试管牛,并培育出全国最大的试管牛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水牛的体外授精技术研究取得成功,顺利产下我国第一头试管水牛。1995年牛的胚胎克隆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与华南师范大学合作获得我国首例胚胎克隆牛,2001年1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5年3月世界首例成年水牛体细胞克隆牛犊在我院顺产成活,10月初又成功培育出我区首例成年黄牛体细胞克隆牛犊。在动物疫病防治研究方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科学技术重大成果者”三等奖,猪瘟快速诊断的应用研究,禽肿瘤快速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和高产荷斯坦奶牛体内胚胎生产研究与示范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为广西地方经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持作出突出贡献。
2000年以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128项,获得科研经费1557.2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6项,经费703万元,省部级项目45项,经费522万元,地厅局级项目32项,经费248万元,横向项目7项中,经费72万元,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共有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校级三等奖1项、市级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12篇。学院在动物繁殖与品种改良、动物营养、畜禽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卓有成效,许多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牛胚胎克隆技术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学院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浓厚,先后邀请了美国科学院院士Seidel先生、英国皇家学会会员Polage教授、国际禽病专家美国农业部禽病与肿瘤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L.F.Lee博士等,以及一批国内知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67年来,学院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合理,教学实验设备精良的学院,先后培养了5810名本专科毕业生,223名硕士,12名博士。其中包括为亚非国家培养的30多名硕士。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和地方的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有许多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业务骨干,在广西水产畜牧系统的技术人员中,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占据绝大部分,现有在职获得高级职称的有253人。
标签:院校动态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