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3-11-13
三、师资力量与研究生导师情况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的学术梯队。主系列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8人;实验人员10人,其中有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学历的5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人。
李继硕教授,是本学科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首批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本校专家组组长。从1941年4月至今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1977年以来领导本学科由教学型向学术型转变,确定了集中全学科人力、物力开展以“镇痛机制”为中心的神经解剖学科研方向。近年来又领导全学科由单纯的形态学向综合的神经科学的方向转变。李继硕教授为培养青年学术人才甘当人梯,不遗余力,先后送出21人32人次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使教研室结束了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和学术水平偏低的历史。积极开展国际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梁銶琚先生捐赠500万港元,建立了“梁銶琚脑研究中心”;由日本森田木尾太郎博士出资1000万日元,设立奖学金,资助青年同志去日本深造。李继硕教授长期担任中国解剖学会常务理事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全国神经解剖学学术活动,并从1981年以来筹划和主办了14次神经解剖学新技术讲习班、经验交流会;1985年筹划和主编了《神经解剖学杂志》(国家批准的公开发行刊物,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源期刊),对我国神经解剖学的发展起到了众所公认的组织和推动作用。1994年统一的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成立,他担任筹备委员又被选为常务理事,还曾担任全国或地方以及军队的专业学会、专业杂志的多项职务。
施际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校专家组成员,《神经解剖学》杂志副主编。1950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本专业工作,从事神经解剖学研究三十余年。他治学严谨,刻苦钻研,在中脑中央灰质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冠状回向三叉神经脊束核的投射、无脑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上丘的纤维联系等方面有所发现,撰写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著,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神经解剖学》的编写工作。
李云庆教授,博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中国解剖学会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编委,陕西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1984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本学科攻读硕士学位,因成绩优异提前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在日本京都大学深造一年半,又先后多次赴京都大学从事合作研究工作。李云庆教授获中、日两国医学博士学位,熟练掌握英、日两国语言,获军队科技进步奖(第一作者)两项,发表学术论文80篇,其中近半数用英文在国际刊物上发表。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和“总后科技新星”称号;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标签:院校动态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