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

编辑:sx_wangxd

2013-09-24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即将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朋友编辑整理了“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国家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华中师范大学长期重点建设的学科。早在1978年,在高原、李会滨、杨宏禹等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并成立了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室。本学科点是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全国第一批硕士点,第二批博士点。1984年,学校成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为直属学校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院系级机构。高原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很大影响。主编的《社会主义研究》是全国重要的社会主义研究专业刊物。2001年,本学科点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近年来,本学科点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原有的研究优势更优,学科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15项,现有各类在研项目近50项,研究经费充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20多项。学位点建设进一步加强,培养了一批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博士、硕士。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9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团队力量进一步增强。中青年学者成为本学科点的主要力量,梯队结构合理。除个别在读以外,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学术团队中,一人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第三批重点编写教材首席专家,多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内外学术交流更加频繁,主办了7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多名学者在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发言,10多名外国学者来本学科点讲学。学科建设经费得到大幅度增长,教学科研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07年本学科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评估。
  五年内为中央及地方党政部门所采纳的调研和咨询报告27份。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21项,共出版著作34部,在CSSCI刊物发表论文241篇。
  经过五年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全面完成了“十五”建设目标。科学研究能力进一步提升,突出了原有的研究优势,拓展了学科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

打造特色团队
  没有好的团队,就不可能有好的学科。本学科点经过多年积累和“十五”期间的建设,形成了专业研究队伍强、相关学科支持力量大、梯队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团队,为保障学科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撑基础。
  注重整合科研力量,增强团队实力。2004年,为了加强政治学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本学科以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为主体,整合相关力量,成立政治学研究院,形成了“大”科社与国际共运学科的学科发展格局。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以来,本学科点还通过科研立项的方式,吸收了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等院系的一批相关学科教师参加研究。通过政治学研究院、教育部和省级重点基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支撑,形成了以本学科为龙头和核心的学术团队,扩大了学科建设平台,增强了学术实力,能够集中力量集体攻关,产生有重大影响的成果。目前,主要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有31人,其中教授16人。
  另外,本学科点还注重于优化年龄结构,打造梯队层次分明的团队。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本学科团队的年龄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形成学术力量较强的人才梯队。目前,5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主要学术力量,占本学科点专业人员的90%以上。学科点四个研究方向中有三个方向的第一学术带头人为55岁以下的中年教授。其中,除个别在读以外,中青年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特别是一批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崭露头角,成为学术生力军。如吴理财副教授撰写的调查和咨询报告为中央和地方决策部门采纳。另外,本学科青年教师在《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有的为《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

着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本学科点的主要工作。“十五”期间,本学科点的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项目和经费大幅度增长,科研成果大幅度增多,科研成果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发挥长期积累的基本理论研究的优势,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科学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十五”期间,本学科点在原有研究基础上,又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发展进程这一主题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方向,本学科点发挥对原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研究的优势,跟踪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的进程,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十五”期间承担了“苏东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两制关系研究”、“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历史研究”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通过长期跟踪研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2005年,程又中教授提交的决策咨询报告为外交部欧亚司所采纳,报告中的观点被写入“中俄联合声明”这一重要文件之中。曹天禄教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本共产党‘日本式社会主义’研究”。学科点出版的《法国共产党的“新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日本共产党的“日本式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著作,是我国第一套较为系统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丛书。
  本学科点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民族问题、城市社区建设、文化和道德建设问题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进展。唐鸣教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矛盾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专著,并在《民族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了有关论文。陈伟东教授对城市社区建设的研究处于该领域领先水平,发表的论文为《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是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聘请的专家。龙静云、孙泽学等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和道德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哲学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出版了相关的专著。

  积极服务社会
  与时俱进,发挥特色,本学科点属于政治理论学科,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是本学科的重要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提交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调研和咨询报告。本学科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效益分析很好地发挥了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
  在理论贡献方面,本学科点注意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产出了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本学科点建设五年期间,正是世纪更替之际,如何看待、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研究预测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成为全世界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学科点继上世纪末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规划课题“科学社会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又于新世纪初承担了三个相关课题,通过集体攻关研究,从理论的高度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经验、教训、前景等重大问题给予了深入的理论探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李会滨教授主持大型丛书“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理论与实践”(五本)得以顺利完成,成为本学科的标志性成果。他在病中还坚持审稿、统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会滨教授为本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政策贡献方面,在研究重大理论问题的同时,本学科点十分注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一是在学术研究领域里注重研究重大现实问题。农村村民自治的研究成果直接进入国家和地方立法过程。二是积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交调研咨询报告,其中27份报告为党和政府部门所采纳。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验。本学科点人员一直参与作为国家级社区建设实验区的武汉市江汉区社区建设实验,所创造的经验被称之为“江汉模式”,得到国家民政部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
  在社会贡献方面,通过理论宣讲等方式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五年内,有上百人次进行理论宣讲。特别是徐勇教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6次集体学习中讲课,为中央组织部井冈山学院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等。学科点主办的“中国政治学网”、“中国农村研究网”和“中国城市社区网”对于全国相关学科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继往开来,锐意创新。不久的将来,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国家级重点学科,将会把更加骄人的业绩展现在世人面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更多关于考研信息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华中师范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