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wangxd
2013-09-24
威廉希尔app 小编为即将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朋友编辑整理了“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之教育学原理”,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
在教育学的基础研究、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义务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正是凭着这样的成绩,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学科今年顺利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审。
特色鲜明 影响广泛
该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和教育社会学、教育政策研究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教育学的基础研究、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义务教育政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王道俊教授主编的《教育学》和《教育学(新编本)》多次再版,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教育学教材。其中《教育学(新编本)》先后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文教类)和全国十大畅销书奖(文教类)。这本教材为我国教育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道俊和郭文安教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研究主体教育问题。他们主编的《主体教育论》,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构建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该学科的一批中青年教师也从不同的侧面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王坤庆教授的精神教育研究,涂艳国教授的自由教育研究,杜时忠教授的人文教育研究,郭元祥教授的生活教育研究,董泽芳教授的教育分流研究,陈佑清教授的教育活动研究,但武刚博士的活动教育研究等。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处于国内同类研究的前列,进一步丰富了主体教育理论。在探索主体教育理论的过程中,郭文安、郭元祥、陈佑清等教授在湖北和湖南的一些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体教育实验,不少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对基础教育的政策性研究影响了教育决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周洪宇教授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完全免费制度的研究,促成了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范先佐教授在基础教育多渠道筹资、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教育投资体制、教育财政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也影响了有关政策的制定。雷万鹏教授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的系列调查研究,受到教育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历史悠久 名师荟萃
该学科历史悠久,早在1952年华中师范学院组建时,就由具有百年历史的华中大学以及中华大学、国立湖北教育学院、中原大学等院校教育系合并成立了教育学系,设立了教育学教研室。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拥有一批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8人。从职称看,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9人 ,副教授5人,讲师3人;从年龄看,56—60岁1人,46—55岁6人,36—45岁7人,35岁以下4人;从学位看,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硕士学位的3人;从学缘看,有8位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莫斯科师范大学。此外,范先佐教授入选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王坤庆等6人入选湖北省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涂艳国等4人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成员,周洪宇等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人才辈出 积极交流
该学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采取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坚持办好“教育学”本科专业,为研究生教育培养优质后备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强化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主体性教学思想的实践研究”和“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及教学改革研究”于1993年和2005年分别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该学科还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王坤庆、涂艳国、杜时忠、董泽芳等学科带头人分别在全国教育哲学、教育基本理论、德育论、教育社会学等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并带领年青教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6年,该学科主办了4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和两次两次国际学术会议,教师共有210人次参加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25人次出国出境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国际会议。此外,平均每年有10名国内教育学专家应邀来华中师范大学讲学,还有5位国外教育学专家来华中师范大学进行学术访问或开设专题讲座。
该学科主办的《教育研究与实验》和《教育与经济》杂志是全国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发行国内外,影响广泛,为促进学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教育学原理学科正在新的起点上前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之教育学原理”,更多关于考研信息请点击威廉希尔app 华中师范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